金元坤看着李忠信,他微微蹙了一下眉头,琢磨了一下李忠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想法以后,他才慢慢地开口说道:“我在中汽集团公司的时候,就是从事汽车零部件及整车检测的实验室工作,经历过比较多的汽车零部件的测试验证工作,所以我说说一些关于车设计研发阶段国产车和合资车以及国外进口车的区别。
汽车研发生产都有一个叫体系平台的东西,实际是汽车研发工程师根据体系去设计零部件,并且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零件符合体系标准的要求。
欧美日系经典车型都有成熟的体系标准,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验证过设计效果。
国内车厂这些年也跟合资当合作了这么多年,都知道标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标准要这样设计,改变某个设计会带来什么影响。
我这样说是指,国产车厂了解部分国内市场已经成熟的合资车型的体系设计标准而已,没有别的意思,仅仅是了解标准,体系包含的内容太大。
目前合资厂商一般都有自有品牌,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国产车,合资厂的合资车基本还是遵循标准在设计,每一个零件基本都对应相应的实验去验证,通不过实验验证的话就算不合格件,需要重新找原料供应商重新提供符合要求的件。
国外品牌的老牌汽车有一部分到了国内就变味了,由于缩减成本或者国内合资方强势,有些产品验证有时候会因为成本压力等等妥协条件。
比如说验证一种塑料件的耐光性能,原标准要求在实验状态1000小时。
结果在800小时就样件就失效了,要改进的话改样品的制造成本要增加两倍甚至几倍,在成本压力的情况下可能800小时主机厂认为可以接受,这件就不了了之了。
因为追求利润合资车用料降低标准减配是普遍存在的情况。国产车症结在钱。
国产车基本没有自己完全自主独立的标准体系,东抄抄西抄抄,抄来的体系标准都是东拼西凑,一个主机厂抄几个主机厂的标准,而国外厂家的体系标准都是经几十年上百年验证的成熟体系,国产车这么抄缺乏科学的设计依据。
有人问,不是都知道合资车的标准吗,按原标准来就完了,可是,后续的东西多了去了,税,供应商,维修店,车型设计公司,广告商,都需要花很多的钱。
国外的一些汽车公司,光座椅设计费用就超过几亿美元,这个单单是给设计公司拿出去的设计费用。
而我们国内的公司想要搞一个座椅设计,能拿出来那么多钱吗?可怜的销售基数注定不敢投入太大。
还有就是体系差别,我们这边的一些国产车验证级别不断下调,甚至根本不做验证,样子对了原料过得去直接装车用,同一个塑料部件合资车按标准要通过1000小时高温照射,国产车直接300小时就可以了,合格,装车。
很多公司的自有车型,除了国家强检实验外,其他测试能不做就不做,要不供应商自己做,自己生产自己去验证,这不开玩笑吗,还会判自己不合格?
自己做不了的找所在类型的公司,哪家便宜哪家做,而第三方检测机构鱼龙混杂,实验配合供应商作假的事经常有。
大家用国产车最直观的印象是车主要部件很少坏(发动机等核心部件都外资品牌),但是小问题多,今天那个塑料裂了,明天车门锁坏了,开着也没啥事。
这个就是我们国产车的现状,国外的进口车和我们国内的汽车比起来,优势要大上很多,主机包括发动机什么的都是原厂自己生产出来的,其他的各种配件都是达到他们国家或者是世界制定的标准,想不比中国国内的车好都难。
还有,我们国家的合资汽车工厂当中,现在只有忠信公司和沪市大众汽车生产的那两种车的质量要好上一些,最近新上市的几款新型的合资汽车,他们的质量就差了很多,他们主要是为了赚钱而赚钱,根本就不考虑质量以及很多方面的事情。”金元坤一边喝着茶,一边对李忠信慢慢开口说了起来。
“哦,金老说的真心好,国产车和国外的汽车现在的差距说的基本上是一目了然。那合资车和进口车之间有什么差别呢!毕竟合资车基本上都是从外国进口的配件,技术什么的各种东西也都是国外的?”李忠信微微思索了一下,慢慢开口问了起来。
“国内合资车跟纯进口车是两个概念,任何车型到了国内都是重新设计装车的,为了降低成本会有很多改动。
像国外标配的esp在国内就没有,因为中国乘用车没有这项要求,任何车上市都得符合国家相应标准。
但是我们国家没有这样的一种标准要求,追求利润的厂家会怎么做呢?
说到这点,还有车内voc,指车厢内所有非金属件挥发有害气体,这个跟乘客和驾驶员密切相关,常年开车呆车里呼吸的空气会影响健康,每个车厂都有一个控制值,要达到合格值必须对车厢内所有部件原料及工艺用量有要求。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只有推荐标准,没有强制标准,而且这个推荐标准基本低于国外车厂自有的标准,合资厂降低成本可以不用自家voc标准,符合国家推荐标准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