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后世不同,在八十年代末期,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在中国的海南岛那边还有一个小城市叫做三亚,就是那边的最大的城市海口,大部分人也不知道,只是知道我们中国有一个省叫做海南省,在祖国的最南边,是一个很大的岛。
这种事情有一些年轻人可能不信,但是,的确是这样,这个时候,北方没有到过南方的人多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他们所在的乡村或者是没有离开过他们所在的城市。
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时间上,都不允许他们做那么长的旅行,这个时候,在中国除了一些国家建设的大型公园了,国家建设的一些美好的设施了,正常人们熟知的旅游区了,其他地方真就没有人去。
别人不说,就拿李忠信的姥姥姥爷来说,后世李忠信参加葬礼的时候,母亲就说过,姥姥、姥爷一辈子最远去过的地方,就是他所在的江城,其他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去过。
去江城的原因无他,因为李忠信的母亲在江城,他们看病或者是想外孙子的时候过来这边看一看。
在这个年代里,很多人从生下来一直到死,就在自己所在的地区生活一直到死亡,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沈小岑演唱的《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首歌红起来了以后,很多人通过电视才知道,海南那边有一个旅游的地方叫做天涯海角。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八月来了花正香,十月来了花不败,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花果遍地栽。”
这首演唱海南风光的好歌曲,一下子给人们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们知道了在中国还有这样的一个地方。
特别是对于每到冬天就进入冰天雪地的北方人来讲,那就是一种神话性质。
古代的时候形容到天涯海角,是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
白居易《春生》里面写的是,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而宋朝的时候,张世南《游宦记闻》也写到,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云天涯海角,盖言远也。
这个是近代很多人都知道的,再遥远的一些传说,则是在唐朝的时候流传下来的,这些都被人否掉了。
按照现在人的说法,清康熙五十三年,三位钦天监钦差奉康熙皇帝谕旨在下马岭海边题刻“海判南天“石刻,以此为中国疆域的天地分界处。
南天指的是太阳所行区域,“判“是一剖两半之意,“海“则指南海。“海判南天“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南海“在“海判南天“处分为“天南海北“。
在此石刻的东南面,还有另外一块剖石,代表三亚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而“海判南天“石刻则代表这里的北极高度。
清雍正年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
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
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东北这边的人,在这个时候到过广州那边的人还有一些,但是,到海南岛那边的人几乎没有,他们觉得,那种地方是不值得他们过去的地方。
这个时候和后世有高铁,出门就可以做飞机的时候不同,这个时候,想要从东北到海南岛,那需要的时间可就多了去了。
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哪怕是火车有速度还可以,坐车也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到达广州那边,按照从江城到北京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从京城到广州那边还需要四五十个小时,也就是说,从江城到广州那边,要几天几夜的时间才能够到达,到达广州那边以后,还需要坐船,可以说相当不方便。
没有多少人能够像李忠信和王波他们这样,想坐飞机就能够坐飞机直接过去的。
这个时候从江城到海南岛的飞机还没有直达的,就是到广州那边,也是需要从江城到黑省的省城哈市以后,从哈市飞往广州,然后从广州那边在坐船到三亚。
之所以李忠信想要和王波带着家人一起到海南那边去一趟,是因为李忠信有几个想法,一呢!到广州那边看一看广州那边忠信公司发展的怎么样了,他的那个小姥爷在那边能不能挑起来大梁,如果能够挑起大梁的话,忠信公司这边会加大对广州那边的投资,在广州和深圳那边建设大型的综合大楼。
二呢!是到海南那边看一看,海南那边之前投资的几个产业现在如何了,忠信公司的远洋渔业在这个时候分成了两大部分业务,其中海南那边就有一部分,今后忠信公司会加大对海南那边的投资力度,让海南那边的忠信公司业务快速发展起来。
海南那边和中国内陆地区有着很大的不同,那边的农副产品以及海鲜等价格十分低廉,特别是那边的水果和蔬菜,可以这样说,海南那边的气候十分好,水果蔬菜十分适合生长,更有着海南特色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