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杨英摆脱了江都危机之后,心中一直酝酿对大隋进行一次深刻的改革。
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大力打击世家豪族同时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的新税法,甚至不惜动用军事手段逼迫世家豪强交出手中土地的同时强令他们接受朝廷的新税法。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土地兼并未因此有所缓解,反而仍在持续,不同的是,原本向世家豪强出售土地的百姓是因为被逼无奈,而现在却是心甘情愿地将手中多余的土地转售世家豪强。
对此,杨英只能无奈地摇头苦笑!
想想也是,土地兼并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彻底解决的一个难题,哪怕是强大的种花家也是如此,不过是从世家豪强的兼并,变成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兼并.....(有点过界了。)
话归正传,杨英查阅大隋历年的典籍档案,又命沈光暗中查探,总算是找到一些眉目。
让杨英不敢相信的是,百姓之所以心甘情愿的将手中土地卖给世家豪强的原因应然如此简单——缺人!
南北分裂几百年,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直接导致华夏的人口锐减,尤其是北方之地。
各路枭雄为了拥有更多的兵源创立了寓兵于农的府兵制,府兵制是西魏权臣宇文泰一手创建,其主旨就是为了弥补鲜卑兵源不足,招募大量的汉人农民加入府兵,也就是说府兵制有强烈的民族隔离色彩。
杨坚代替北周之后,为了更好的控制军队,首先废除了宇文泰当权期间鲜卑赐姓,清除了私兵和部族兵的痕迹,并将府兵编入民户,战时府兵自备武器隋军出征,闲时回家务农,不仅解决隋朝初期兵源不足,劳动力缺少的问题,更是大大节省国家军事的支出。
然府兵制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久战,长久的拉锯战和持久战导致府兵在务农时期也不能回家,春不种那么秋不收就是必然的,这也导致了一些府兵会铤而走险地选择逃亡。
这个弊端在杨英上台之后的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得到了完美的发挥,再加上三征高句丽中杨广好大喜功,胡乱指挥,直接导致数百万青壮葬身辽东。
随后的隋末大乱,更是让中原的人口锐减,从隋朝鼎盛的4600万人,直接锐减到唐初的1200多万人。
虽然因为杨英的介入短时间内结束了隋末的动乱,但人口的损失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恢复,按照杨英的估计,此时的隋朝人口大致在2500多万左右,其中洛阳以西的关中和蜀中之地还在李唐的控制下。
可想而知此时的隋朝人口是极度的缺乏,而杨广为了加强隋朝的军事实力,将原来的十二卫增加到十六卫,几乎是扫地为兵,导致民间的男丁不够征用,转而征用妇人。
杨广主持下的府兵制度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生产的最大障碍,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
......
乾阳宫,乾阳大殿,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随着陈内侍的一声唱和,大业十五年春日的第一次大朝会正式开始......
龙椅上端坐的杨英眉头紧锁,既踌躇又激动,不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究竟是对还是错,这恐怕只能让时间来评判了。
但愿能在后世的史书上留下一个改革者的名号,而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暴君!
和杨英不同的是,除了远征在外的李靖之外,房杜等六部的主官却显得异常兴奋,春日的新生不仅让天下百姓看见了希望,也让这些人看到帝国正如初升的朝阳一般冉冉升起......
待陈内侍唱和完毕,作为内史省最高长官的虞世基,满脸笑意的走出班列,开口道:“启禀陛下,去岁田亩清查,新税法推行皆已完毕,如今春耕在即,还请陛下责令钦天监择选吉日于观耕台举行“扶犁亲耕”仪式,督导天下百姓春耕生产。”
杨英知道古代帝王为了显得朝廷对农业的重视,都会在每一年的春天,需要按照祖制进行耕种,掌着犁向前推行,一次一个来回,而三公需要跟在后面“五推”,以此来作为全国重视农耕的表率。
这样的仪式无论天下如何战乱都不曾中断,杨英虽然不太愿意做这些表面的功夫,但也不好拒绝,
“准奏,此事懋世自行安排就好,届时朕准时参加便是。”
“微臣领命!”
虞世基应诺一声,退回班列,房玄龄走出班列拱手道:“启禀陛下,新税法推行初具成效,去岁秋税共收钱两千五百万贯,粮四千八百万担,朝廷府库充盈,不过,民间土地兼并似有抬头之势,朝廷不得不防!”
听房玄龄又说到土地兼并一事,百官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杨英,生怕杨英又生出打压世家的念头,见他并没有表态,御史大夫魏征急忙出列,说道:“陛下,此事微臣也有耳闻,为此臣派出六道御史巡查地方,却发现此次土地兼并与以往不同,着实有些不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