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雨水渐止,太阳悠悠地现身在中午。
此时苏菱正在导师办公室,这几天她都在熬夜整理材料,眼圈微青衬得她皮肤有些苍白。
她怀里躺着一叠A4纸,上面紧密而整齐地写了许多笔记,还贴了一些复印的出土报告。
“苏菱,要记得休息。严先生的《治史三书》最后一节怎么说的来着,要定时锻炼爱护身体,有计划地推进。”导师梅兰芝边说话边去烧水。
梅导今天穿了一条藏青织金马面,上衣是宽松的衬衫,显得整个人古典而知性。
说完她往水杯里投了一小把枸杞,然后拿起了水壶。梅导的手纤细却有力,热水匀速注入杯中,红色的枸杞不停地翻腾,水注完她不忘丢进去两粒黄色方糖。
苏菱抱着一堆材料不放,笑嘻嘻地说:“导,你泡温杯泡枸杞还加糖?”
梅兰芝不动声色地捋了捋自己的卷发,当着她的面又掏出了一杯奶茶。“心情好,才能耕耘自己的专业。”
这话是真的,梅导特别爱吃甜,但是不见胖。一开始苏菱归咎于个人差异,但是自从瞥见她在健身房硬拉重量后闭了嘴。
有付出有获得,这话一点也没差。
“那资料我等您喝完奶茶再发你,第一次投刊,我怕你看了倒胃口。”苏菱这句说得是真心实意的,第一次投顶刊她拿捏不准,虽然激动难耐但也有害怕跌落的恐惧。
导师朝她温柔一笑眉似乎兰叶舒展,分外雅致。
“没事,你写的论文总差不到哪去的。逻辑链完整,剖析也很深入,虽然切入点有时太偏,但你还年轻呢,有的是机会锻炼,不怕。”梅导对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有信心。
梅兰芝这句话忽然让苏菱萌生了某种心情,或许此生献给文史学也很好,特别是比起垃圾桶里捡男人来说。于是她粲然一笑,眼波明亮地说:“那到时候麻烦老师再看两眼。我回去了?您给的一些出土文献资料我都还没读。”
梅兰芝点点头,只是看着苏菱离去她也陷入沉吟。
室外万物勃发,空气也被阳光晒得干爽。杭大栽种的紫藤花芳心轻吐,一片浅浅的紫瀑在风中摇晃。
听一些老师说靠近文史系图书馆附的紫藤有来历的,基本都是由文征明手植紫藤的那些后代。
植物有了出处,模样也耐看了几分。
毕竟,那可是文徵明!
所以不管是文史还是书法专业的新生,初来乍到总会被这种风雅吸引。苏菱看着他们的赞叹轻笑,曾几何时自己也那样虔诚地站在那株植物面前,遥想百年。
记忆闪回的时候又带着家乡和他,苏菱低头摇摇,刻意忽略。
思绪飘散又复还,她继续思考梅导最后喊住自己提出的提议。
梅导说:“苏菱,我听说因为疫情关系我们学校第三届琢玉计划要提前开始。你要不要参加?”
她这次又加了几句:“去外边看看没什么坏处,海外汉学的视角不一样,兼收并蓄对我们这一行很重要。据说合作学校明年会有一些重磅汉学成果,那位宇文教授也会去。”
苏菱不是懦弱的小孩,但是真正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心里有无数的舍不得,她怕爸爸又像去年一样发病但无人注意到。那一次她放弃了琢玉计划,爸爸为此劝她好久。
脚步游移不定,最后她选择给母亲打一个电话。
“喂,妈妈。我有一件事想跟你说。我们老师推荐我去国外拓展一下视野。”电话前的她忽然鼻子有些酸,因为她知道就算妈妈再舍不得自己也是会同意的。
果然,电话那边的她很欣喜。
苏母甚至没有问她到底去哪个地方,只说努力筹备,又急忙补充说:“囡囡,现在交通发达了,你想我们随时可以来,我们见你也很方便就去的。”
只是两个人都没想到分别来得这样快。
紫藤都还没有过花期,在这缀满花朵的回廊里不久才说要去留学的苏菱就要离开。
离开前苏菱有一个愿望,再回老宅看一看,这样也能和小莲姐聚聚。
*
回去那天上午在下暴雨,大雨如注,砸得伞面噼啪作响。
苏菱的父母担心她,所以坚持将她送到家才离开,大雨里看不清乡村具体的面貌,只知一切已改,除了那两一棵驻守不知多少岁月的古银杏树。
建在旧宅处的新宅是洋房的样式,但配色很古典,符合水乡的气质。
青竹绿树,白墙黛瓦,在瓢泼的雨水之间苏菱体出了一股子诗意。
那天一家人拨通了苏菱姐姐苏筝的视频,四个人在一块聊天,一起欣赏新家的第一眼。
苏筝看着新家的模样在视频那头期待着说:“我拍完这片一定要回来住一长段时间,种花种菜,每天都泡澡,还要泡龙井茶味的!”
家里其实已经请人彻底打扫过,这次不过是拆一些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