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剿饷,练饷暂时还没出来。
这些税赋加起来,十亩下等田一户人一年要交将近一两银子,这还只是下等田的税赋,要是上等田那就要多交一倍多。
按照一条鞭法,交银子,一两银子也还能交的起,毕竟葭州粮食价格常年在三钱银一斗,也就是三四斗粮食的价格。
可问题他们官商坏的很,缴粮食时粮食价格就是一钱银一斗。
原本三四斗的赋税,瞬间变成一石。
葭州下等田正常年景亩产是五斗以上,十亩也只是五石。
如果是佃农,那么一石交给地主做租钱,一石要交官府赋税,一石留做种粮,那十亩地只能剩下两石。
一户九口之家一年要吃十五六石粮食,那要种下等田七八十亩地才勉强保证温饱。
但一户人怎么可能种的了七八十亩地,没有牛,一户人最多种三十亩地已是极限。
这也是为什么一户农家劳苦一年反而欠了官府三四两银子。
所以那些下等田百姓宁愿抛荒卖掉也不去种。
不过如果韩昔统一交税的话,那只需要象征性交一点便好,明朝不算那些杂七杂八的税赋,收税还是蛮低的。
七百顷土地,韩昔交税可能只需五百多两便行,放佃户手上,那可能就要交七千多两。
这七千多两到朝廷手上的可能只有七百两吧。
一州县的耕地大概在三千顷到五千顷,一个县的税收估摸在三千多两到四千多两。
明朝州县估计在一千五百左右,一年也就能收个六七百万两吧!
剩下的六千多万两,都藏富于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