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人这个数字虽然少了点,但以目前的情况,林朝也只好被迫接受。不足的,也只能从其他地方找补。
沉默片刻后,林朝又开口问道:“元龙,你此次招收的学子,男女比例如何?”
陈登没想到林朝会突然关心这个问题,当下就被问住了,整个人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作答。
可林朝的目光依旧盯着他,导致陈登迟疑片刻后,终究开口苦笑道:“长史,莫说比例之事,此番下官前去招收学子,肯入学的女娃娃,不足百人之数……”
砰!
“不足百人?”
闻言,林朝拍案而起,眉头高高皱起,指着陈登怒道:“元龙,临行前某曾再三叮嘱,务必大力推行女子入学之风潮,必要时可给予免田租赋税,但你却只招收了不足百人,某对你很失望!”
陈登还是第一次见林朝如此愤怒,当即被吓得浑身颤抖,急忙站起来请罪道:“长史恕罪,非是下官不忠心任事,实则是百姓人家皆不愿女子入学,下官也无计可施……”
“失职就是失职,莫要狡辩!”林朝大袖一挥,训斥道,“某再给你十日时间,不管你用任何手段,届时某要看到最少一千女童入学。此事若办不成,某便革去你济世府丞之职,且好自为之!”
陈登赶紧拱手应道:“遵命!”
学宫关乎教化之道,也关乎今后徐州的百年大计,陈登自然明白其分量,此行也着实是花费了大力气。
但唯独女子入学一事,虽然林朝单独叮嘱过他,但受时代和自身价值观所限,陈登的确没怎么放在心上。
林朝也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会作出如此愤怒的姿态,目的就是让陈登明白,他林长史很在乎这件事情,必须要办妥。
虽说这个时代女子入学的情况极少,但林朝还是想大力推行女子受教育风潮。即便不能形成风潮,也要开一个先河出来。
人亡政息的局面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所以林朝认为,这种传统多半也会应验自己身上。
但终究是各人的算盘,各人打好。
哪怕自己死后,新政毁于一旦,林朝也会坚持去做。
纵然自己有生之年无法推行天下,也能留下一个萌芽。
如此一来,千百年后的后人若想做些实事,便有史可依,有例可循。
有道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自身的认知和时代的局限性,致使林朝无法成为乘凉之人,那便只能由自己来栽树,能成全后人也算幸事。
愤怒之后,林朝又请陈登落座,温言安抚了几句,也算是玩了一手恩威并施的手段。
这种手段并不稀奇,甚至有些烂大街,但效果还是很强大的。
有时候手段并不重要,执行手段的人才最重要。
以林朝如今的地位和威望,哪怕再烂的手段经他的手用出来,也是极为有效的。
两人又饮了几杯茶水后,眼看外面夜已深,陈登很识趣的向林朝辞行。
将陈登送出府门,等林朝再返回书房时,已是夜半子时。
直到这时候,林朝才终于有机会拆开陈登带来的两封信。
第一封郭嘉传来的书信,倒是没什么稀奇之处。
内容大抵是刘备早已班师,如今已抵达开阳,距离郯县只有大概五天的路程,要林朝做好准备。
建国称王之事,郭嘉早有布置,也不用林朝插手。信中郭嘉所说的准备,其实是指郯县的政治环境。
总要在一片祥和,安稳的环境中,他才好施展自己的计划。
不然这边刚准备发动,那边就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故,倒是无法收场。
看到这里,林朝又皱起了眉头。
郭嘉的请求完全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林朝这边。
以如今郯县的政治环境,暂时倒是不适合建国称王,毕竟那些世家还没料理,正在上蹿下跳,端得无比烦人。
而称王之事又烘托发酵了许久,颇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紧迫感,所以等刘备回到郯县,这件事应该马上提上日程。
这也正是林朝为难的地方。
他想铲除世家,就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动荡。而刘备称王的过程中若产生了动荡,势必会引得世人议论纷纷,如此颇为不美。
思索片刻后,林朝便拿出了纸笔,给郭嘉写了封回信,将如今郯县的情况大致告诉了他。
在信的最后,林朝给出了一个办法。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字:拖!
拖到自己料理了这些世家后,刘备再回郯县,到时候准备封王大典,就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了。
至于怎么拖,林朝表示,当年三州之战还未开始时,自己曾在泰山顶上埋了一块石碑……
从开阳去泰山,再从泰山回到郯县,经过这么一折腾,等刘备回到郯县时也该到年底了。
这段时间,应该足够自己料理这些世家了。
写好了回信之后,林朝一挥手,外面便有一名士卒推门走了进来。
自得知那些世家来到徐州后,林朝就明白自己与他们之间早晚有一战,便下意识加强了自己身边的安保力量,就是为了防止那些人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