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大秦的皇帝陛下开始了他的权术操作。
始皇帝先杀几个顽固派,再抄个家,表明一个态度,皇帝必须北伐,违者死,抄家灭族,这是强权施压,随后,将扶苏调走,因为后面是个屎盆子,扶苏亲自坐镇也未必能行,这个时候,朝中必须无主,要让百官负责大秦国事的处理才行。
为什么呢?因为等会大事就来了,军粮问题迟早要解决,但要怎么解决,这就是最大的难题,朝中无主,这个问题就落在了朝堂那几个高官身上,他们想推都推不掉。
要是扶苏监国,这件事,就得扶苏负责,百官也有了甩锅的对象,最后,军粮供应不上,大军战败,扶苏承担的起?这不是坑自己儿子嘛,真要是如此,扶苏会失去关中之地旧贵族的支持,军中也失去了支持,看似势力强大的背后,其实一点即破,所幸始皇帝没有对付扶苏的心思,要不然,随便一点手段都能让他翻不了身。
所以,在扶苏提出,想要亲自率军出征时,始皇帝思考了一下,便同意了,北方或许有危险,但相对于接下来的朝中而言,北方反而是更加安全的。
秦王离朝,秦皇亲征,朝中大事皆由百官决断,军粮问题就是悬挂在他们头上的刀,处理不好,刀就会落下。
而朝中大佬一眼望去,上哪筹措数目如此庞大的一批军粮啊,而始皇帝那杀那些顽固派,抄家的举动,第三层作用就来了,点醒与威胁。
右丞相王绾率先看明白了,或许他不是第一个人,三公九卿之中,还有许多大佬也都看明白了,但他们都不说,他们不说,王绾要说,这里面,就他的地位最高,他,没得选择,就算这是一个得罪人的活,那他也得干。
从哪里弄粮草,其实陛下已经说了,但是没有明说,要看下面的人懂不懂了,懂了就好办,不懂性命堪忧。
始皇帝抄家的那些人,就是这些旧贵族之中的顽固派,陛下抄家之后,获得了前期的粮草,后续的大批粮草,要怎么来,很清楚了吧!
这注定是一个得罪人的活,这也是朝中这些大佬不敢说的原因,关中之地所有的旧贵族士族,支持始皇帝登上大位,大秦完成一统之后,他们不仅没有获得想要的利益,反而还要剥夺大批的财富,你说说他们受不受得了,对于发布这些命令的人,会不会恨之入骨。
而他们恨谁呢,就是朝中这些大佬,毕竟始皇帝已经彻底将自己给摘出去了,皇帝亲征去了,这命令和他无关啊,这个朝中百官为筹措粮草的举措,关在前线的皇帝何事呢?
而百官,也没得选,始皇帝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又什么都说了,一个简单的抄家灭族,就是全局的点睛之笔,一切尽在不言中,威胁,劝说,权柄,操守,生死,始皇帝全部用了进去。
始皇帝知道,也只有这群人能从这群旧贵族士族手中筹措到粮饷,换做是自己,或是扶苏,都不行,倒也不是真的不行,但是需要动用强权,这对皇家的名誉不利,所得到的利处不显,而三公九卿,原本就是这些旧贵族士族的利益共同体。
若是朝中这些大佬,没有按照陛下的意思行事,那抄家灭族是少不了的,这刀都已经架在脖子上了,你做不做?还是这些旧贵族的利益更重要,这个时候,再坚固的利益共同体都是屁话了,不干命都要没,只要做了,以后会更受皇帝信任,继续位居三宫九卿,但只能是皇帝的三公九卿。
朝中的这些高官,要是真的对关中之地那些旧贵族士族开刀,那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裂痕,朝中之人失去了背后势力的支持,只能更加忠于皇帝,而这些旧贵族士族,失去了朝中的代表,那就更容易被始皇帝拿捏了。
始皇帝这一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初看,带着狂傲和不容置疑,绕了一大圈是为了出巡和北征,皇帝独尊天下,需要这么费劲吗?
但是,朝中所有的权力关系,都是环环相扣的,想要彻头彻尾的达到目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辉煌的大殿之上,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始皇帝一个简单的举动之下,联系所有看似无用的举动,最后成就一盘网住整个关中之地的大局。
名他也要,利他也要,旧贵族被削弱,皇权被加强,朝臣会慢慢失去后方的支持,最后只能忠于皇帝,而那些旧贵族士族,在什么都不剩的情况下,最后也只能迫于现实,彻底服从皇帝,大军成功出征,粮草无忧,万事平定,后方无忧,始皇帝一箭往天上射去,就如同爆炸了一般,一箭许多雕落下。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发现,既然关中之地那些老秦贵族士族有如此势力,始皇帝在无声无息之下,都已经差不多被逼上绝路了,还不如拼一把,正好始皇帝不在朝中,集结力量,造反啊。
那就正好,更是正中始皇帝的下怀,为什么大军出征,朝中还有内史腾,杨端和两位当世名将不用,始皇帝非要提拔几位年轻将领跟随他亲征呢?
并且,始皇帝还在蓝田大营留下十七万的大军,以坐镇关中,主将便是杨端和,内史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