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京都里的节日氛围更加浓重。
胡氏手里拿着账本,盘算着一年来的开销。桌案上放着姜家庄铺店面里各个管事们上供的岁末清单,看着流水一样的物品搬进库房,胡氏这几日摆足了主母的架子。
姜父年假休沐在家,近日倒也清闲。
“赵嬷嬷,昕儿近日在做些什么?”胡氏好不容易得了空闲,闷了口茶水。
“二姑娘最是孝顺,趁着老爷休沐,这几日天天拉着大公子去请安呢。”
赵嬷嬷拿过茶盏,满脸是笑。
胡氏满意的点点头,
“还是我家昕儿懂事,知道带着自家弟弟去老爷膝前尽孝。不像某个讨债鬼,一天到晚只知道窝在院子里,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夸奖完自家闺女,胡氏也不忘狠狠踩几脚姜昭。
那小狐狸前几日白白让她损失了三十两银子,账她可还记着呢。
说罢又道:
“嬷嬷,吩咐下人去铺子里买几匹现下时新的料子,再打几套头面给几个姑娘送过去。
这年关将近,府中的小姐们要还是穿着旧衣裳过冬,传出去倒显得我这个主母刻薄。”
赵嬷嬷笑道:
“还是夫人心善,这京都之中也难有像夫人这样慈悲心肠,对庶女和继女这般好的主母了。”
胡氏闻言很是受用,只觉身心都被这番话熨烫的服服帖帖。
姜府中,除了胡氏之外,姜大人还纳了几房小妾,生了一个庶女和两个庶子。
新春佳节,除了姜家这一房外,剩下的大房和三房也会从老家赶过来过节。
胡氏向来要面子,平日舍不得发的布匹衣物,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会分给府中各房。
*
姜昭看着下人送来的衣物内心毫无波澜,
她瞟了一眼布料的眼色后就收回了目光——果然又是些过时的料子。
除了覆在上面的第一匹布还算不错,叠在下面的全都颜色花纹老气,根本不像是她这个年龄段穿的。
青烟嫌弃的拿过东西,递到姜昭跟前:
“姑娘,又是这老几样东西。是和以前一样直接收起来吗?”
姜昭连眼皮都没掀,点点头。
胡氏倒不是针对她一人,除了她自己的一双儿女,府中其他姨娘分的东西和姜昭都大抵相仿。
大过年想要穿的好看些还要她自己出门去采买。
但姜昭的心思显然不在这上面,她更多的还是在想生意上的事情。
胭脂铺子的事情已经筹措的差不多了,
负责的管事是她特意考量招揽的,叫胡惟庸,是南方逃难过来的,
早前就是他们当地有名的账房先生,可惜遇到水灾,只能举家搬迁到京郊讨生活。
胡管事做事老到靠谱,而且为人忠厚,对姜昭这个小掌柜很是尊重,姜昭心里非常满意。
至于剩下的几个伙计师傅,也都是从事相关行业多年的老手,由她亲自挑选。
店铺选材,研磨采购等所有物品,由手下的几个师傅采买,送到姜昭眼底下过目。
万事俱备,只等来年初春开张。
为着这事,院子里喜气洋洋的。
脂粉铺子的事情,两个小丫头知晓,但没有告诉刘嬷嬷。
毕竟刘嬷嬷是祖母派过来安排在姜昭身边照料的人,平日里听从的也是祖母的调令安排。
姜昭虽说是姜老太太的孙女,平日里也没有多的她多少待见。
老人家对她的态度很奇怪,相比起其他几个孩子,总是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疏离在。
如果是普通孩子可能很难注意到这细微的不同。
刚穿来时,姜昭虽然套在孩子的躯壳里,但灵魂上毕竟是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对于这一点她早早就观察到了。
早些年的时候,姜昭曾经故意试探过刘嬷嬷,有一次故意在刘嬷嬷面前说了自己觉得主母不公平,偏爱弟妹的事情。
果不其然,第二天就被姜老太太叫到屋里单独教训了一顿。
因此,每逢刘嬷嬷在场,姜昭总会装作古代闺阁女子的安静温婉。
有什么事情也是在等她离开后秘密的找青烟和翠喜商量。
毕竟,老太太再怎么样也是胡氏的姨母,有些事情,姜老太太知道了也就意味着胡氏也知道了。
对于这样一个安在自己身边时时监控的监控器,姜昭心里也颇为头疼。
好在她装的像模像样,老太太对她也很放心。
这段时间刘嬷嬷请假回去了,正好给了姜昭规划的时间。
看着满脸喜气的姜昭,青烟犹豫了一会说道:
“姑娘,我刚收到一封宋小将军寄来的信,您要看看吗?”
姜昭皱了皱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