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青临峰顶下山,谢长明先是向龙郢真人复命,后又去往藏书阁。
藏书阁在主峰旁的一个侧峰上,路途遥远,连传送阵都要转两次才能到。
适逢新生入学,要准备的事多得数不胜数,师长和师兄师姐都忙得打跌。新生们才进书院,对一切都很新奇,又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大多不会对藏书阁感兴趣。
侧峰高且陡,藏书阁从峰底开始,盘旋而上,直至峰顶,统共有二十一层。
山雾渺渺,越往上雾越大,到了第二十一层,几乎已经看不到了,似是藏在云里,如仙人住所。
但凡不涉及宗派机密的藏书,基础的功法、招式,宗派也不藏私,全刻录了一份,放在这里。
传闻麓林书院的藏书阁汇集天下宗门的藏书,无出其右,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谢长明推门而入,藏书阁里人影稀少,满目的书,几乎寻不到人影。
只有登记处坐了个白胡子的老道士,正看着本佛经,想来也不是什么正经道士。见有人进来,亲切地问道:“小友可是要来看书?可是第一次来?”
谢长明点头。
老道士便更亲切了些,详细地同谢长明介绍藏书阁的情况。
麓林书院的藏书阁有二十一层,金丹以下的修为只可看前五层的书,修为提升一级,可再往上多看五层。第二十一层却是封住的,即使修为再高,也不许人看。
每一层分为东西南北和正中五个方位,分别放的是阵法、招式、功法、丹药符隶,中间放的是不能分门别类的杂书。
谢长明要找记载了灵兽的品貌种类的书,他径直朝正中那一处书架走去。
老道士在背后问:“小友,我看你像是散修,怎么不挑选些功法?至少这里头的功法都是宗派传承下来的,完整无缺。”
谢长明拒绝了对方的好意。
他修的是《清静经》,一个很偏门的功法,主要是为了静心,毕竟上辈子修魔,这辈子重新修道,很该改一改从前的脾性。练的刀法与前两世的都不同。第一世练的是万法门的刀法,万法门不过是云洲的小门小派,门下也没有什么好刀法。第二世以杀入魔,在魔界拼杀的时候多了,谢长明自己总结了一套刀法,杀气太重,也不合用。
现在练的是《不渡岐山》,是第一世在一个福地里拾的。大繁至简,《不渡岐山》只有十三式,招式却极沉、极重,有劈山断海之能。传闻岐山是生死之界,走入岐山,就是由生走向死亡,若是从岐山往回走,便可起死回生。
按照这样的说法,谢长明已两入岐山而回了。
可他未至岐山,不渡苦海,也不是起死回生,而是从头来过。
那老道士听他说不看功法,又道:“道家经典是没什么好看的,不如学佛,俗世繁杂,超脱己身。”
谢长明的目光扫过书架的第一层,闻言道:“那道长怎么不修佛?”
那老道士长叹:“我年纪大了,凡间没有寺庙愿意替我剃度。年轻时候道佛相争,得罪的人又多,修仙界也没有哪个和尚愿意引我入门。我活到三百岁,方知求道无望,求佛又无门,才想多提醒你们这些年轻人。”
谢长明看了那老道士一眼,不再多说什么。
他修道不为成仙,自然也不会修佛以求超脱。
在人间的时候,谢长明行六,被人叫了十年谢六这个名字,所以给那只笨鸟起名谢小七。这名字与旁人并无关系,只是以曾经的谢六为基准。
谢长明是这样的,给鸟起个名字,要烙上自己的印记。养了十多年,丢了十多年也要继续找。有仇的人,隔了一世还要报仇。
所以他知道,自己这样的人,无论重活几次,修道、修魔,或是修佛,终归不得超脱。
藏书阁里的书浩如烟海,特别是无法分门别类,堆在中间的书,里面掺杂着介绍风土人情、天文地理、易经占卜的书,甚至有魔族种类的书。
谢长明颇费了一番工夫,终于从里面挑出几本记录灵兽的书,再用玉牌登记完姓名,便将书借出藏书阁。
谢长明走出藏书阁,外面已经是傍晚了。
他看了眼天色,食堂估计已经没有饭食了,准备回去吃辟谷丹。
转了两次传送阵,刚走到朗月院,就听到里面一阵鸡飞狗跳的声响。
谢长明想捏个法术直接传到里屋,想想还是算了,毕竟有陈意白。他虽然有点傻,但不至于痴呆,对一切不合常理之处都能视若无睹,所以做得不能太过分。
他推开门,外面是一片春意盎然,院子里寒风瑟瑟,冬雪飘飘,昨日还郁郁葱葱的梅树开满了花。
院子里站了五六个人,几个人围观,两个人在中间吵嘴。
“飞鸡”是陈意白,“跳狗”是住在东侧的一个姑娘。
那姑娘叫阮流霞,是玄冰门门下的弟子。玄冰门是个在东洲很出名的门派,原因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