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结束了,但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陈述
接下来的日子像被按下了加速键,弹指一挥间,六月已近在眼前。
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记录的,那就是拍集体照那天。
准毕业生们按照班级顺序,一列一列排在风雨操场上,正中间的草坪上已经提前摆好了一圈长弧形的多层台阶,足有几十米长,可以容纳八九百人同时入境。
不远处已经架好了摄影机,有人在不停地调试机器,指挥学生入场。
拍照的过程其实很枯燥,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等到所有人都站好位置,一眼看过去,黑压压密不透风的人群,可谓壮观。
老师们像兢兢业业守在菜园的菜农,看着一茬茬学生,像小白菜一样更新换代,在东成一中留下他们自己的回忆。
摄影机从左到右平缓移动,定格下每个人的青春笑脸。
“这么多人是怎么拍进同一张照片的?那得多大的相纸啊?”秦满有点没想明白。
“可能是那种很长的卷轴吧。”严希猜想。
“对了,张老师上次说一张年级集体照是多少钱,180吗?我还没想好要不要买,有自己班的就够了吧。”秦满还在犹豫,毕竟也够一两个星期的生活费了。
“没错,是180一张。我打算留一张作纪念。”
严希将一点小小的心思藏进心底,她想,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合照了。
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等到考试真正来临的时候,严希反而什么感觉都没有。
该看的书都看过了,能做的努力都做过了,她已问心无愧。
张老师跟同学们开玩笑说,你们知道为什么每年高考都定在6月的7号和8号吗?因为谐音“录取吧。”
“所以,祝咱们班所有同学旗开得胜,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教室里响起欢呼加油的声音,有几个顽皮的同学把桌板拍得震天响,趁机发泄一下满得快溢出来的心情。
高中的故事其实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不管某一天对某个人来说多么惊心动魄,对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都只是毫不起眼的一天。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每年都会有一些同学超常发挥欢欣鼓舞,也会有一些同学发挥失常,伤心落寞。
出分那天,严希作为副班长,第一时间得到了战报。
她们班一共有十九位同学上了一本线,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数字。
严希考得不好不坏,比一本线将将多出二三十分,思考再三,她没有去上海,填了省会一所财经大学。
秦满毫无疑问地,报考了省师范大学的数学类专业,大概率毕业以后会回到本地任教小学。
班长樊川选择了上海外国语,学习欧洲某小语种专业。严希问过班长,他会继续深造,出国寻求发展。
班里大部分同学都留在了省内,因为本省经济水平高,工作机会也很多,对于恋家的孩子来说,再没有比在省会上学更好的选择了。
开发区高校云集,一个挨着一个,出门就可以去别的学校溜达。再加上交通便利,高铁回家两个小时就到,跑得勤快一点,跟高中住校的生活也没什么区别,还更自由了一点。
严希还第一时间询问了余秋枫和江海心,从她们的语气中可以听出轻松的笑意。
江海心的分数刚好够上传媒大学的编导专业,这个时候严希还不太清楚编导是做什么的,江海心解释了一通,总结说,“就是很基础很宽泛又很有意思”。
严希无情拆台:“本科生诶,哪个专业不是很基础很宽泛?不过有没有意思就要看个人了。”
“肯定有意思啊,咱们两个学校两隔壁。放学了还能约饭约会,能没有意思吗?”
严希乐不可□□确实。
至于余秋枫,这个暑假两人还约了几次见面。
一见到严希,余秋枫就紧紧抱住了她。
严希一愣,拍拍她的肩背。
“希希,我做到了。”
余秋枫平复一下心情,慢慢地说。
她发挥十分稳定,分数在严希看来也是可望不可及,余秋枫考上了省内最好的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一共八年。
学医的过程漫长而艰难,只有真心热爱并且耐得住孤独的人,才能采摘到累累硕果,严希发自内心地佩服她,也为她高兴。
“你们学院在哪个校区?”严希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
余秋枫说了一个名字。
“远是有点远。不过,我可以当短途旅行。我去找你玩,你不会嫌我麻烦吧?”严希先给余秋枫打预防针。
“当然不会。我特别高兴我们还能在一个城市。”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余秋枫突然提起陈述。
“希希,陈述有跟你联系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