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羡现在变得极其的暴燥、易怒,而且最喜欢的事情便是杀人!
这是一个让人恐惧的爱好。
一年前的董羡还不是这样的。
那时的董大师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在朝廷之中颇孚众望。
高氏谋国,董羡逃亡到了威楚府,也正是因为他平时还极得人望,所以在威楚府,他能聚集起相当一部分人对抗高颖德。
那时候的董羡,家破人亡,在善阐府的本家嫡系,被高氏宰了一个精光,虽然悲伤,但董羡仍然是一个能听得进谏言的领导者。
高颖德之死,使得反高势力空前澎胀,也使得董羡的实力飞速上升。
善阐府在他的领导之下,被攻破了。
高家反过来被他杀得干干净净,除了一个高迎祥。
重回善阐府的董羡,一时之间,威望无俩。
特别是在他的领导之下,联军击败了气势汹汹率军归来的高迎祥之后,董羡的实力达到了顶峰。
重立了一位段氏旁枝段天德为帝,时年不过十二岁的段兴,只不过是坐在御座上的木偶,一应政务,全部出自于董羡。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像以前段正兴在位之时,政务也全都是高颖德打理,皇帝的作用,只是在高颖德奏上一本之后,说上一句准奏而已,要么就是一个人形图章,负责在高颖德拟好的旨意之上敲一个图章。
其实这事儿,也是太监做的。
皇帝只不过是全程看着。
那时的董羡表面上没有什么,其实内心深处是无比羡慕高颖德的这份威势的。
他也想有这么一天。
现在,他有了。
但是呢,帮着一起掀翻了高氏的盟友们,却并不想这么干。
大家好不容易在推翻了压在头上的高氏一族,结果你董氏一族又想接高氏的班,也想这样压着我们不得翻身吗?
这不行。
事儿是大家一起做的,所以现在朝政自然得大家一齐来管理。
大理朝堂,本来就是仿效宋国,亦设政事堂,枢密院。
过去高颖德是政事堂首辅与枢密院枢密一肩挑,军政大权一把抓。
现在董羡也想这么干,自然大家是不同意的。
你只能挑一个。
联军之中,势力最大,在反高之战中出力最多的倒是腾冲府的木氏,木氏族长木正希望能够得到这二者之一。
其余三十余部首领们,自然也乐得看到有人与董羡搞衡,大家一齐表示赞同,似乎分权已成为必然之势。
董羡却在一个雨夜,突然发难。
率领心腹军队突袭了腾冲府木氏军队,木正慌乱之中,只带了百多骑心腹逃了出去,却是再也不敢停留,一溜烟儿地逃回了腾冲。
这一下,倒是吓住了其它诸部。
董羡就此军政一把抓。
至于其它诸部心中到底服不服,那却是谁也不知道了。
不过此时的董羡得到了威楚府、弄栋府、石城郡、秀山郡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他在这大半年的战争之中想尽一切办法策反过来的边军,成为了他最大的倚仗。
董羡成了大权在握的相国,其余出了力的诸部诸镇,自然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反正这一次朝廷连着两次的大清洗,官员已是十去七八,有的是位子满足大家的欲望。
只要你的要求不过分,尽皆可以得到满足。
欲壑难填的家伙,可以参考狼狈而逃的木正。
大理,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平静当中。
可是,当真平静吗?
会川,仍然在高迎祥手中。
高迎祥手中仍然握有上万兵力。
高迎祥被称为大理第一将,依仗的可不仅仅是他曾经是高颖德的儿子,而是这个人在军事之上的确有独到的能力。
想要收拾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在董羡的眼中,不管高迎祥如何能力出众,孤悬会川的他,兵微将寡,财力不济,注定了是一个被消灭的下场。
自己不忙着去灭了他,也是要借着这个大家共同的敌人,先稳定了朝廷内部再说。
只要高迎祥还活着,大理三十余部首领中的绝大部分,便会毫无疑问地站在自己这一边,因为杀进善阐府,他们的刀子上也是沾了血的。
便是有些不想沾血的,到最后也是不得不在被逼着的情况之下,刀子上沾了高氏、盛氏的血,这是难解的血仇。
即便高迎祥大方表示不会追究,也要人肯信啊!
高迎祥是一个毒瘤,接下来需要去解决。
第二个互瘤,自然就是逃回去的木正了。
掌握着腾冲府的木氏一族,天高皇帝远,以前对高颖德就不怎么服气,至于董羡,就更看不上了。这一次木正出了大力掀翻了高氏势力,却险些被董羡取了脑袋,自然是愤怒之极,回去之后就纠集势力,声称要再次出兵清君侧,诛奸倿。
只不过一时之间,还没有多少人愿意理他。
毕竟这个时候,董羡可是风头正劲。
如果说这些,董羡还都不太在乎,觉得都是可以解决的话,但如今如何安抚天下,如何是百姓回归田园,重新回到以前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