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啊, 李诫闻言一笑, 漫不经心道:“您那么笃定是功劳?没准儿是惹祸上身呢, 有哪个男人愿意自己媳妇儿改嫁?您可别忘了, 朝堂上都是男人!”
齐王一怔,思索片刻,牙疼般地倒吸口气,“还真是, 别说别人, 我都不愿意。”
但马上又说:“母后说可行,她老人家不会唬我。就算不成,顶多父皇驳斥回来,不输房子不输地的, 于我也没什么损失。”
“可您就不怕别人说闲话吗?”
“什么闲话?”
“我媳妇儿刚砸了赵家的牌坊,这边咱俩就联名上奏, 不建议妇人节烈……别人肯定认为是我撺掇您的,或许还要指责您耳根子软,难成大事。三爷, 要不您再想想?”
齐王狐疑地上下打量他几眼,“我怎么觉得你故意推脱似的……”
李诫一摊手, 颇为无可奈何道:“三爷,你我吃喝拉撒睡都在一个大帐里,我就是想推开您也推不开啊!您且细想,二爷和别人联名上过折子吗?咱俩的折子一递上去,别人会怎么看, 皇上会怎么看?”
齐王歪着脑袋想了想,“二哥独来独往,和哪个臣子也不算熟络,可我不同,咱俩关系一向不错,联名上奏有什么奇怪?”
李诫也不多说话,只看着齐王笑,毛笔在手指尖绕来绕去。
齐王默然坐了半晌,最终放弃了,伸手去拿折子,垂头丧气道:“罢了,你有你的顾虑。”
“等等!”李诫摁住奏折,笑嘻嘻说,“三爷,我没任何顾虑,如果您真的希望我署名,那我照办!”
齐王犹犹豫豫地点点头。
李诫刷刷几笔署上自己的大名,“啪”地合上递给齐王。
齐王打开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后,方拿着折子走了。
帐中复又沉寂下来,李诫轻轻叹了口气,将书案上的文书挪开,露出最下面的密折。
皇上问他对立储的看法。
如果是别人问,李诫肯定打个哈哈就糊弄过去了,但皇上问,他不能随便搪塞。
“小的以为,二爷三爷都是好的,无论谁继位,都是好皇帝。不过硬要选一个的话,小的还是倾向二爷。”
“二爷心性坚韧,务实不浮夸,为人严肃,很有天家的威仪,若继位,是严厉明君。三爷随和厚道,若继位,则是宽和仁君。”
“如果是太平盛世,三爷可做个守成之君,但眼下的局势并不安稳,民乱、党争、土地兼并、倭乱,无论哪一样来看,都需要一个强势的君主。”
写到这里,李诫的手顿住了,笔尖在密折上方停留许久,才缓缓写道:“小的还有句话,虽大不敬,也须得和主子明说了,三爷与皇后公主感情太深,也太过依赖她们。”
齐王的身后,是皇后和武阳公主,这二人对他的影响太大,齐王根本压制不了她们,难保不会造成后宫控制前朝的局面。
李诫写完,看看没什么问题,正准备封入密匣子,不知怎的灵光一闪,忽然想到之前赵瑀传给他的消息——秋狩!
蓦地一阵不安掠过心境,李诫只觉脑子“嗡”地一响,猛地发觉不对。
皇上为什么突然问自己立储的事?他不是最忌讳臣子掺和吗?
莫非秋狩发生什么意外了……
李诫的手,不由自主开始颤抖,好半天才勉强抑制住内心破折起伏的情绪,展开折子,在末尾复又写了一段话。
“主子万事往宽处想,两个小主子都是好的,兄弟之间的感情也很深,绝不会因争储发生什么你死我活的事。就算生出什么祸端,也是有小人作祟,主子一定一定不要动怒,龙体为重,龙体为重!”
李诫反复检查几遍,确认没什么遗漏的,才长长吁了口气。
密折送出去了,但他始终无法平静,望着外面黑黢黢的天,好像一顶黑帐兜头盖脸地扑过来,令人沉闷得透不过气来。
他一方面担心皇上那里有没有出事,一方面又挂念赵瑀,想她一人在京城,面对那些豺狼虎豹,身边却无依无靠的,还不定多难呢。
李诫暗暗攥紧拳头,他要改变打法。
之前对乱民,采用的是既打又拉,尽量减少双方伤亡,但是现在,他等不及了。
去他的徐徐图之,老子要快刀斩乱麻,以暴制暴,尽快平息民乱,赶紧回家抱媳妇儿去!
齐王的奏折也连夜送了出去,很快,就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皇上是大加赞许,对臣子感慨道,朕顽劣的小儿子,也终于能替朕分忧了。
这话传到齐王耳朵里,把他乐得差点找不着北。
李诫却注意到“顽劣”二字,几次想提醒一句,但看齐王兴高采烈的模样,他根本张不开嘴。
天逐渐冷似一日,树上的叶子也慢慢掉光了。
今年的雪,来得出奇的早,十月下旬,京城就迎来了第一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