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那时把你接回去,对你应该挺好的吧?”许原媛问道,她感觉习梁的情况和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差不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可能只有过年的时候会回来看看孩子,只不过那时间也很短,只有几天,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算比较正常。
习梁点了点头,道:“嗯,他们接我回去后,对我很好,给我买了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每天还会先问我喜欢吃什么才做饭。但是很奇怪,我对他们仍然没有产生很深的感情,我对父母这个概念仍然是模糊的。”他记得那时,他姐姐习雪还因为爸妈对他太好,冷落了她而吃醋发脾气。
许原媛不太能理解习梁的这种心情,大概是因为她一直处在一个正常氛围的家庭,爸妈非常恩爱,对她也好,她也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所以她可以从情理上去试着理解习梁,但无法真正共情他的感受。
“毕竟小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他们却没有在,之后再想培养感情,就得花很多功夫。”她推测习梁家的亲子关系之所以无法成功建立的原因大概就是这样吧。
习梁默然听完许原媛的话,叹了口气,道:“你说得大概是对的。他们接我回去,我却始终无法产生对父母的认同感。我记得之前跟你说过,他们带我去朋友家,让我在其他人面前表演功夫。
我很不喜欢这样,于是拒绝了他们。他们很生气,认为我不听话。那个时候,我就隐隐有了一种感觉,他们对我好,并不是因为我是永安,而是因为我是习梁。”
习梁说的最后一句话,许原媛费了一会儿功夫去思考其中的逻辑。不是因为他是永安,而是因为他是习梁。她恍然大悟,习梁的意思是,父母并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才对他好,而单纯是因为他是他们的孩子才对他好。
所以当他沉默,没有任何表示时,他们觉得他很乖很听话,可一旦他表示了违抗父母的意思,他们就会认为他不听话。从这一点完全可以看出,习梁的父母根本没有试图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他们的问题很大,好像只把孩子当作一个物件,随随便便送到少林,想起来了就接回来,给他物质上的好。
他们没有把习梁当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将他当作自己私人的物件,所以就不会去了解一个小孩的想法,更不会与一个孩子建立情感上的关联。这也就是为什么习梁对父母这个概念模糊的原因。
许原媛不由得感慨,古往今来,其实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父母总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私有物品,而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从而滋生了很多问题。
“等我长大了,我也不想去想那么多了,只是想留在少林,继续研习功夫。可是这时候他们作为我的父母出现了,说为我的将来考虑,容不得我拒绝,一味地要强行带我走。那时我真的不愿意跟他们离开,这些事我并没有详细跟你说过,对吧。因为我根本不想回忆那段经过。”习梁想起那时发生的事,眉头都不自觉皱了起来。
“嗯。”许原媛只知道大概,并不知道详细经过。她猜想那个时候习梁肯定是不愿意,但他爸妈绝不会允许儿子留在少林继续学什么功夫,他们一定是用了各种办法,让习梁不得不离开。
习梁深深呼吸了一下,平复了心绪,才继续道:“那个时候我不愿意跟他们回去,他们就每天跟着我,和我讲大道理,后来见我软硬不吃。他们就去找了我师父,找了寺里的住持等等人。
我师父那时跟我说,他无父无母,是孤儿,所以孑然一身,来出家,无牵无挂。但我不一样,我父母健在,我也并没有真的皈依佛门,所以如果我坚持不跟父母走,那就是不孝。
我的生命毕竟是父母给的,所以我根本没有理由去拒绝遵从孝道,于是我就跟他们离开了少林。我记得同样的话,你也跟我说过。一个人很难无拘无束地活着,我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我遵从了他们的意愿。
可即使如此,我到如今仍没有对他们产生父母的认同感。你问我他们在我心里的地位是什么样的,我可以告诉你,排在第三位。第一位是你,第二位是我师父和师兄弟们。”
许原媛听到这个答案,并不意外。她也记起很早之前,她是怎么劝解习梁的。她说习梁不是孙悟空,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无父无母,所以他可以无拘无束。但一个人活在世上,势必要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孙悟空,也要受到如来佛祖的制约。
所以那时她是希望习梁能想开的,可现在了解了习梁的想法。她觉得那时她说的话就有些不痛不痒了,只站在了习梁父母那边的立场上考虑,并没有真正为习梁考虑。
二人走到了座椅边上,习梁就坐在了座椅上,他此时抬头看着夜空中的星星,忽然有几分感慨:“如果可以,我倒是宁愿学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落一个自由自在身。
许原媛闻言大惊,一把就抓住了习梁的手,道:“你不能这样想,怎么能有伤害自己的想法!今天你跟我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也明白了你的心理。你即使想和父母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