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道:“可这也有个问题,老二冲劲十足,开拓大业不成问题,怕就怕到时候好武过甚,咱们大明穷兵黩武,别没打服夷狄外族,反倒咱们自家跨了,须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可不管你什么开疆拓土,他们只想活着好一点。”
继续道:“且立老二这事吧,不符合立嫡立长的先制。”
徐皇后也愁,“那可怎么办。”
忽然想起一事,“老三呢?”
朱棣眼睛一亮,“别说,老三最近真不错,数次议事都有真知灼见,看他言辞,对守成的文治,对开疆拓土的武功,似乎都有所长进,已经不是以往那个跟在老二身后的跟屁虫了,倒是让人眼前一亮,若是他能持续长进,倒真是可以立为储君。”
徐皇后笑了,“那是好事啊,说明这三孩子都能为你分忧。”
朱棣没好气的道:“屁的好事,愁死俺了。”
三个儿子都优秀。
老子怎么选择?
还不如三个儿子两个废,剩下一个出类拔萃,比老子更厉害那才叫好事,顺顺当当立为储君,帮着兼国理政,老子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带着大明雄师打出山海关去。
让草原那群人知道,论骑兵?
我朱棣不输你们!
立储一事,让朱棣愁眉苦眼,索性冒了句日后再说,拉着徐皇后去睡觉了。
又是一个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夏夜。
这真的是日后再说,一番风雨后,两口子又在床榻上说了许久,倒没再议国事,只说天子家里的家长里短。
朱棣以为,靖难余晖已经黯去,黄昏以为,靖难余晖落幕。
然而……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