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视网膜效应, 意指当你关注某件事,你就更容易在生活中发现他。比如这天你戴了个帽子,你就会发现大马路上到处都是戴帽子的人, 在你不戴帽子的时候, 你并不关注这些人,就‘看不见’他们。
姜南柯今天就戴了帽子, 艺人私下出街大多都戴帽子,多少遮掩一些。她人还在魔都,工作已经结束。
既然姜南柯工作已经结束了, 又是难得来一趟魔都,怎么都得四处玩玩的, 何况还有孔佑从翻译那搜集来的各种美食店的资料要去打卡呢。
基于还在专辑宣传期, 哪怕姜南柯再咸鱼也只能在魔都待两天就得飞回首尔。孔佑搜集了十来家店,都是他亲自去吃过、踩过点,想跟姜南柯分享的。但他也要拍摄,每天收工都大半夜了, 能去的只有夜宵店, 这就很可惜。
孔佑有问姜南柯要不要让翻译带她去,姜南柯不要,她宁愿叫外卖。美食固然重要, 但一起吃饭的人也很重要啊。
一起吃饭的人今晚九点半收工,妆发都来不急卸, 演员就换了衣服卡了个帽子,迅速上车飞驰去一家十一点就关门的面馆。
去的路上, 孔佑兴致勃勃的跟姜南柯分享着,他从翻译那里听来的关于苏氏打卤面有多特别的导游台词,给姜南柯听的一直乐。她没说什么讲打卤面我比你懂多了的话, 反而觉得韩国人跟她分享这些很有趣,是另一个角度呢。
韩国男朋友很担心自家女朋友吃不惯甜口的面条,虽然韩式炸酱面也是甜口的,但他们要去的那家面店是跟炸酱面不一样的甜。关键是孔佑一开始也不太习惯,但吃了几口就觉得很好吃,他就努力给姜南柯打补丁,让她不要只吃一口觉得太甜就放弃,多吃两口真的好吃。
姜南柯就维持着‘小白’的设定,乐呵呵的听着男朋友又担心又想分享的叨叨叨。
那是一家开在居民楼附近小巷里的小面馆,其实没有准确的关门时间,是上次孔佑来吃过觉得好吃,想给姜南柯分享,特地让翻译去问店家的。小夫妻两开的小店,老板娘告诉翻译小哥,一般是十点、十一点就关门,主要看当天有没有客人。
出发之前,孔佑让翻译小哥打电话问过老板娘,对方说会等到他们去,孔佑就兴冲冲带着姜南柯去了。
小面馆,一点点大,屋内就四张木桌子。他们来的时候店里还有两个分别占一张桌子的客人,他们这一大帮人进门,吸引了店里所有人的视线。
再怎么说私下行程也是在异国他乡,两个艺人加上两位助理,翻译小哥,一位司机,还有跟着姜南柯过来给她做杂志造型的化妆师和其助理,八个人呢。
这八个人除了翻译小哥和本地的司机,其余六个人都戴帽子,老板娘一下看到这一帮人都有点奇怪。但来者是客,还是专门冲着家里手艺来的客人,老板娘连连把人往里引,还问他们要不要拼桌子,炒个菜什么的。
大多人都听不懂老板娘的话,全看着翻译小哥等安排。姜南柯也随大流,翻译小哥说什么,她就跟着大家一起干。
孔佑还在边上絮叨,说这家店之前就是翻译小哥推荐给他的,小哥就住边上这个小区,平时经常来这家店吃面,巴拉巴拉。
姜南柯左耳听着孔佑说这些,右耳听着翻译小哥跟老板娘说,稍微清淡点,不然这帮韩国人可能吃不惯。老板娘则是在跟翻译小哥说,浇头都是弄好的啊,总不能再过一遍清水,那味道就不对了。
翻译小哥是剧组给孔佑找的翻译,他并不知道姜南柯会中文,同老板娘说话也没什么顾忌。倒也没什么坏话,反而全是好话,想尽好地主之谊,就让老板娘帮帮忙。还跟老板娘说,之前孔佑确实觉得好吃,可他的助理觉得一般,他猜可能有些韩国人吃不惯。
一直旁听的老板从厨房出来说,不然就先点两份招牌的面给大家分一分尝尝看,吃得惯就照常点面选浇头,吃不惯他就炒个菜呗。翻译小哥觉得行,就切换韩语问孔佑行不行,在孔佑点头后就按照这个来。
十点多了,店里热热闹闹的,又是中文又是韩语。先前进店的两个客人就频频往他们这边看,有个阿姨还用带着浓厚口音的魔都话同老板娘说,你们家手艺已经好到都吸引外国人了,看来是要做大做强,给老板娘逗得乐开了花。
‘家乡话’天然自带吸引力,姜南柯不自觉就往阿姨那看过去,刚好撞上阿姨的视线,两人都是一愣,姜南柯先扬起笑脸,阿姨也连忙冲她笑笑,再用魔都话跟翻译小哥打听,他们都是什么人啊,卖相都老好的(夸人漂亮)。翻译小哥笑眯眯的打岔,跟阿姨瞎聊,问人家怎么那么晚还没回家。
之后的话姜南柯没关注,之后是热腾腾的汤面上桌,确实有人吃不惯,化妆师就吃不惯。孔佑在听到化妆师说有点怪怪的时,盯着姜南柯的视线可紧张了。
眼睛都要笑没了的姜南柯用行动表明,她很喜欢,吸溜了好大一口呢。给孔佑看的也心满意足的笑了,分享成功~
一帮韩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