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和你一起辞旧迎新当然是再好也没有了的!”舒予环住韩彦的腰,低声叹道,“但是也不能为了这就没日没夜地赶工,或是星夜兼程地赶路。只要一切都顺顺当当的,我多等几日也没什么关系……”
韩彦拿下巴摩挲着舒予的发旋,轻声应道:“我晓得轻重……”
余下的话语,便都被温柔的痴缠代替。
……
十月初,韩彦和祁年带着大批的具办官吏和工匠从京城出发,一路浩浩荡荡地赶往鹞子岭。
舒予只将韩彦送出了府门,并没有同韩端等人一起送至城门口。
原因无他,才刚五个月大的小韩忻生病了。
孟氏这个做祖母的倒是比舒予这个做母亲的还有着急紧张,又是催人请医,又是让人拿锦被的,把丫鬟婆子们支使得团团转。
见丫鬟抱来了簇新暄软的锦被,孟氏连忙上前亲自接过来,要给小韩忻裹上。
舒予见状拿话岔开了:“母亲,我自己来就好了,不劳烦您。倒是大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到……”
孟氏一听这话,便立刻将锦被交给舒予,蹙眉道:“我出去看看。”
说着话,人就已经迈出了里屋。
见孟氏出去了,舒予这才长舒一口气,将锦被堆放在床上。
小孩子发烧,要紧的是赶紧将温度降下来,一层层地裹着以免着凉,反而会捂得体热无法散出去,再愈发严重了。
可是,这话却不能对孟氏明说,否则孟氏又该说她头一次做母亲没有经验,还喜欢自作主张了。
一旁侍立的柳妈看见了,神情并无异样,显然是对舒予这样的“阳奉阴违”早就习以为常而且颇为赞同了。
舒予低叹一声,看着怀里浑身滚烫,却还努力地昂着头左看右看看、不时咧嘴一笑的小韩忻,高悬着的心略略放松了些。
只要孩子精神还好,那应该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刚生下来的孩子,正常情况下由母体自带的免疫力大约到五六个月时就会开始慢慢减退了,无法完全抵挡外界的侵袭,就会通过感冒、发烧等症状表现出来。
“你啊你,”舒予叹息一声,低声呢喃道,“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赶在今天……你爹还不知道这一路上得多牵肠挂肚呢……”
柳妈听了,遂笑着宽解舒予道:“二少夫人若是不想让二少爷牵肠挂肚,那就早些照顾小公子康复。”
舒予点点头,深以为然。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得外间孟氏着急请道:“李大夫快快请进。看看我这乖孙儿到底为何起高烧。”
伴着这催请,是匆促的脚步声。
舒予看了柳妈一眼,后者会意,立刻上前将先前舒予堆在床上的锦被扯了一角,松松垮垮地搭在小韩忻身上。
舒予见得孟氏进入内室,便抱着小韩忻起身,顺势将刚搭上来的锦被又拿了下去。
孟氏看到舒予的动作,不赞同地皱了皱眉头,但是想着眼下最当紧的是让李大夫替小韩忻诊治,遂也不再多言,只催请李大夫快些诊治。
李大夫被催了一路,倒也不着急,也不生气,闻言恭声应命。
韩彦自幼洒脱不羁,在京城一众纨绔子弟中声名很是响亮,没少惹孟氏头疼。如今好不容易韩彦肯收心,还顺数当当地有了长子,孟氏怎么会不把这孩子放在心尖儿上疼爱呢?
再说了,太傅大人的嫡长子,当朝次辅的继承人,康平帝的至亲表弟……不论是哪一种身份,他都不敢怠慢。
望闻问切,李大夫一样不落,细细诊问了约莫一刻钟,起身冲孟氏和舒予拱手道:“小公子只是寻常感风起热,吃两剂药,发发汗,就好了。夫人与二少夫人不必担忧。”
正说着话,分派完府中一日琐事的戚氏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一脸担忧地问道:“忻儿怎么样了?”
她先前听人禀报说小韩忻生病时,正在分派诸多事务,一时分身乏术。这不,那边刚一忙完,她这个做大伯母的就赶紧过来探望了。
李大夫见戚氏问起,少不得把先前的话又说了一遍。
戚氏一听,连忙合掌庆幸道:“阿弥陀佛,那就好!那就好!”
又走到舒予身边,拿手试了试小韩忻的额头,滚烫的热度戚氏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但是为免舒予担心,戚氏还是宽慰她道:“既是李大夫都这么说了,那你也不必过于担忧,只管照方子煎给忻儿吃,快则一日,慢则两三日,肯定能痊愈了的!”
李大夫在杏林中颇有名声,只要他说了没有大碍,那一般来说是没什么大事的。
舒予点点头,道:“多谢大嫂。我记下了。”
虽然经验告诉她儿子没有大碍,但是做母亲的哪里有不担忧自家孩子的呢?有了李大夫这话,她的这颗高悬心才算是安定下来。
果如戚氏所说,小韩忻吃了两回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