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院里,孟氏待孙畅音哭声渐歇,便忙吩咐丫鬟打了水来给她净面。
“瞧瞧,眼睛都要哭肿了,等回去你母亲看了该心疼了。回头又该来说姨母不爱护你了。”孟氏故意说玩笑逗孙畅音开心。
谁知往常很好哄的小姑娘,这次却依旧撇着小嘴,道:“姨母怎么会不爱护我?是彦哥哥他欺负我才对!”
孟氏心里“咯噔”一下。
孙畅音对韩彦的心思,她开始还真没有注意过,毕竟两人差着八九岁呢。
五年前韩彦年过二十的韩彦带着太子殿下悄没声息地离开京城时,孙畅音还不到十二岁,一个早已成年,一个还是个孩子,谁能够将他们两人想做一对去?
见孙畅音总喜欢“彦哥哥长”“彦哥哥短”的,被韩彦冷言冷语地相待,甚至无视,也只是掉过一阵金豆豆,转眼间便又追着人跑了,孟氏只以为她是因为家中兄长同样与她年纪相差甚远,而且两家关系甚好的缘故,把韩彦当成自家哥哥呢。
可是随着韩彦的突然“失踪”,孙畅音每每来府时总是要到清风院走一圈,满目哀伤的,整个人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活泼机灵,一次又一次,孟氏便看出不对劲来了。
这丫头分明是看上了自家那放荡不羁的小儿子了啊!
当时孟氏也曾想过,若是韩彦没有“失踪”的话,娶了孙畅音做媳妇,亲上加亲的也没有什么不好,毕竟男女相差年岁再大些的也有。
可关键是韩彦不仅回来了,还在外头成了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样不缺,合情合法,那孙畅音再这么纠缠韩彦可就不对了。
孟氏稳稳心神,顺着孙畅音的话笑骂道:“子介这孩子一向是顽劣不服管教的,今儿他欺负了你,改明儿姨母亲自押着他到孙府给你赔罪。
“正好你二嫂初来京城,对于京城与韩家许多人事尚不清楚,姨母正打算带着她到亲朋故旧家里坐坐,多结识些人,也省得日后枯寂无聊呢!”
孟氏一边说,一边仔细地观察着孙畅音的脸色,果然见小姑娘听前一句的话的时候还开心得意得眉梢高扬,然而等听她提起舒予,立刻就变了脸色。
孟氏心中暗叹一声,狠狠心,只当作是没看见,随和地笑道:“到时候,畅音可要多多照顾你二嫂才是呢!谁不知道,你在京城的一种贵眷圈中,颇有盛名呢!”
孙畅音只觉得“二嫂”这两个字刺得她耳朵疼、心滴血,闷得发慌,勉强稳住心神,冲孟氏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微笑来,到底心有不甘,开口试探问道:“姨母,彦哥哥在外头悄悄地成了亲,还把人给带了回来,你不生气吗?”
“子介可不是悄悄地成的亲。”孟氏笑道,“这门亲事,是康平县的谭县令亲自保的媒,老爷首肯了的,而且还请了镇国公观礼见证。”
孙畅音一听,脱口道:“这不可能!”
孟氏微微蹙眉,心中不悦,但还是耐着性子温和地问道:“怎么不可能了?”
孙畅音作为内阁首辅的嫡幼孙女,自幼过的是锦衣玉食、众星捧月的生活,而孟氏因为和孙畅音的母亲是闺中密友,也一向是拿她当做自家晚辈看待的,宽和纵容得很,再加上孙畅音心中这会儿恼恨不甘,是以压根儿就没有看出孟氏的不悦来。
听得孟氏发问,孙畅音立刻回道:“我都听祖父说了,彦哥哥带着太子殿下,这些年来一直都住在辽东的一个小山寨里呢。山寨里的姑娘,怎么能配得上出身富贵、卓然拔俗的彦哥哥呢?!”
孟氏一听这话,看向孙畅音的目光便带上了审视的意味。
“你早就知道子介娶妻了?”孟氏站着身子,淡淡地问道。
孙畅音虽然恃宠而骄又正在气头上,但是本身并不笨,一见孟氏收敛笑容,语气也变得淡淡的,满满的疏离感,就知道自己方才的话惹了她不悦。
不安地垂下头去,孙畅音软软地辩解道:“也不早,就昨夜祖父从宫中归来之后,我才听说的……”
孟氏闻言,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她先前以为孙畅音得知韩彦业已成亲之时那副惊诧痛心的模样,是因为对此事并不知情,乍然间听闻,一时情绪失控罢了,却不曾想她竟然连舒予的出身背景都调查清楚了。
那么,今日孙畅音登门可就不仅仅是探望久别刚归的韩彦那么简单了。
就算是孙畅音没有存着拆散韩彦和舒予的心思,至少也是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的这个小儿媳妇,要给她难堪的。
回想起来,孙畅音自打进门起,好像还真的没有正眼看过舒予一眼,轻蔑的意味十分明显。
韩家的人,还从没有人敢如此轻侮。
到底顾念着昔日的情分,孟氏也不好直言责备孙畅音,轻叹一声,道:“既然这些你都打听清楚了,那想来你也应该知道,当初若不是你二嫂一家的收留相助,只怕子介和太子殿下都未必能够顺利捱到今天。
“为此,圣上还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