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此物,也是沈舒泓一时兴起。
半月前,沈舒泓和沈灿几个上山采野板栗、挖野菜时,发现了几片野生甘蔗,一丛嫩黄中还夹杂着几根青绿。
沈灿一马当先,他跑上前去看了看叶子,又抠了抠外皮,兴奋招手:“快来,甘蔗熟啦!”
一边说一边掏出小锄头,咔咔两下便砍下了一根黄皮甘蔗。
沈舒泓他们还没走到近前,沈灿就已经又砍下了七八根,看那架势似乎还要继续。
沈舒泓连忙制止:“灿哥,够了够了,还有好些板栗和野菜呢,再多我们搬不动啦。”
沈灿一挥手:“那些你们拎着,我来抱甘蔗。”
见小伙伴们都到了,他先挑了一根砍成几节,三个孩子略擦了擦,撕下表皮便咔吱咔吱啃起来。
这黄皮甘蔗皮薄肉脆,纤维很软,甘甜多汁,几个孩子吃得眼睛都眯缝起来。
在这里糖可是金贵物,村里人大都只在过年才备上一些。今年各家虽然赚了些银钱,但也不会专门给孩子买糖吃。因此野生的甘蔗、刺泡十分受欢迎,每年成熟的时候都是各家都会来采摘一些回去给孩子。
沈灿吧唧吧唧啃完了两节,然后又去挑着砍了了四五根才停手。
沈向杰已经用杂草利索的编出了好几根草绳,三人合力将十多根甘蔗砍成两节后捆扎在一起。
沈灿一手一捆脚步轻快的下山,都没用沈舒泓和沈向杰搭把手。
这甘蔗砍半后也有一米多长,一捆约莫四五十斤,他拎着丝毫不费力,甚至还能提起来晃一晃。
也是这次遇上了,这黄皮甘蔗吃起来又很甜,沈舒泓才想起来甘蔗制糖。
虽然蔗车的样式他记不清了,但榨床还是有些印象的,沈舒泓便画了榨床和砂糖模具的图纸,又细细解释了各部分的作用,沈成两三天的功夫便给他做出来了并。
今日刚好休沐,沈舒泓打算试一下古法制糖,他只听过还没尝试过呢!
沈舒泓放好榨床后,开始给甘蔗去皮,正忙着就听见院外沈灿的呼喊:“泓哥儿泓哥儿~”
他们家院门开着,沈灿几个直接进来,循着沈舒泓的声音围到了灶房门口。
沈灿本来是叫大家去山里捉竹鼠,但见沈舒泓忙活,面前又摆了个怪模怪样的东西,纳闷道:“泓哥儿这是做什么?”
“我想试试看能不能做糖。”沈舒泓一面剥皮一面回:“我之前看到一本游记,上面说把甘蔗榨成汁后再熬煮、沉淀后能做出来砂糖,我想试一试!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要一起吗”
这当然不是话本上的,而是沈舒泓之前的记忆,种花家古代制糖也是发展了很久,最开始是饴糖,后来才有了甘蔗制糖,经过不断尝试、学习、改良后做出了砂糖、白糖、冰糖等等。
沈灿闻言把竹鼠什么的都抛在脑后,兴致勃勃的跨步上前,拿起一根甘蔗帮着剥皮。
沈向杰也默默帮忙,他也很感兴趣呢。
三个小孩一起唰唰唰就剥出了好几节甘蔗,沈舒泓见有二人帮忙,便起身开始将甘蔗切成小段,放在榨盘中。然后握住长柄用力按压,就见透明的汁液顺着前段的水槽流进了瓦罐中。
沈灿看懂了操作,上前把沈舒泓挤下去,嫌弃道:“泓哥儿去切罢,就压一下,瞧你脸都憋红了。”
沈舒轻轻哼了一声,沈灿也不知怎么回事,八岁的孩子,如今力气有一石多,个头窜的也快,估摸能有一米六了,他和沈向杰都羡慕的不行。
于是一人剥、一人切、一人压,很快便装满了一桶。
这青皮甘蔗出汁率蛮高,两根甘蔗十三四斤,这一桶甘蔗汁差不多就有十多斤了。
沈舒泓添好柴,指挥沈灿将甘蔗汁倒进铁锅中,开始熬煮,还打了几个蛋清进去,不断搅拌,然后撇去糖浆上面的浮沫杂质。这一步是使糖浆中的渣滓上浮,并清除杂质与表面气泡,加速糖分的结晶与析出。
澄清,蒸发,反复多次,待糖稀颜色差不多后,沈舒泓先舀出部分糖稀到模板中。然后在剩余的糖稀中加入制好的澄清草木灰水,继续沉淀、煎熬、浓缩,最后将这部分舀入模板中。
其实沈舒泓省略了很多步骤,但这一番折腾下来,三个小孩已是满头大汗。
沈舒泓也有些疲累,从剥皮、压榨到翻搅,每一步都需要人工,即使是三人轮换,他的大臂都隐隐酸痛呢。
三个小孩瘫在躺椅上歇息,沈灿是个闲不住的,过几分钟便要去看看糖块。沈舒泓由着他,自己靠在椅子上打盹。沈向杰依旧是安安静静,仰面看天,不知在想什么。
“泓哥儿,结块啦,快来瞧瞧。”
沈舒泓惊醒,俩人一起跑到屋内,之间一个模板中土黄色的糖稀已经凝固,倒出糖块、压碎,沈舒泓捻起一小块尝了尝,浓郁的甜香中略带点焦味,算是成功了。
沈灿见沈舒泓点头,也拿起一块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