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国潮1980> 第六百二十一章 拿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一章 拿钱(1 / 3)

宁卫民找张士慧抽调资金,其实也是碍于现实情况不得已。

虽然他来财的渠道很多,可以说已经是实打实的京城首富,甚至很可能成为了目前内地的全国首富。

可架不住他铺得摊子忒大了,什么都想攥在手里啊。

要知道,在有关收藏方面,宁卫民可一直在进行着多项目,大资金的持续性投入。

邮票方面的投资就不说了。

目前正处于打埋伏,准备割韭菜的关键时候,足足占用了他十五万的资金。

其次的支出大头就是古董瓷器。

由于“坛宫”饭庄的需要,文物商店的购买渠道已经彻底打通。

宁卫民现在大可以光明正大去买瓷器,公私两便。

官方渠道比起民间渠道最大的优势,就是货色好,但价钱也有点小贵。

不过鉴于那位马老师回忆中的收藏遗憾,宁卫民可不敢等。

康雍乾的瓷器精品兹要他见着,就赶紧下手花钱买入,以免多年之后再拍卖场重睹旧物而追悔莫及。

还有,“印石三宝”也依然是宁卫民目前比较认可,性价比较高的收藏品。

情知日后这些东西如何稀缺的他,一看见六十克以上的平章大料,就跟看见好瓷器似的,照样走不动道儿,必要得之而后快。

而且由于这些特艺工艺品在港澳地区的展销会越来越成功。

近年来专程大陆淘宝的港澳同胞也越来越多,导致这些东西是频频的涨价。

这就让他收藏成本的消耗也越来越多大。

这价格变动最大的,当然首推近现代字画。

荣宝斋和京城画店里的齐白石,现在都已经标价五百八十块一平尺了。

徐悲鸿和张大千是五百上下一平尺。

陆俨少也到了一百三十五一平尺。

唯有黄宾虹的画作价钱还算可以,维持在五六十元一平尺左右。

对比宁卫民最初在容宝斋发现这些字画只卖几十块、十几块一平尺的时候。

不过才短短几年,就上涨了将近二十倍了,如今要买上一幅画动辄就要耗费几千元。

可见字画绝对是收藏中升值潜力第一的品类,而且是没有天花板的那种长线品种。

所以现在对比国内的消费水平,连宁卫民都感到有点买不起了。

基本上他已经不去碰近代字画了。

也就是看见黄宾虹的字画,或是极其珍惜的佳作,他才偶尔买一买。

然后送到“坛宫”去找个地方挂着,每月还能挣点儿租画的钱回回本儿。

更何况还有孙五福操持的收旧货生意,每天也都在帮着宁卫民如流水一样的花钱呢。

要知道孙五福这家伙啊,识货的水平有限得很。

连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荡都谈不上,比真正门外汉也强不了多少。

所以他收上来的东西很多是徒有其表,看着很热闹的瓶瓶罐罐。

很多时候都不是民国仿品了,甚至能掺进来现代工艺品,做赔本买卖是很常有的事儿。

宁卫民大撒巴掌的让他随便干,不过是仗着眼下真东西多,在大撒网的撞大运罢了。

他认为赔十次都不怕,只要捞着一件真玩意,就赚大了。

另外,这些东西还可以摆在斋宫的商店里,倒手卖出去懵一下老外。

又或是周日的书市上,低价转让给真正有需要的国人。

正因为有出货渠道,这么一来兴许还有赚。

可这一切收回成本的前提是,宁卫民必须得抽空看东西,来甄别啊。

他要一有事儿忙了,收来的东西就都不得不压在库里,没法摆出去卖。

自然就会影响孙五福这边出入账的平衡,变得出多入少。

实际上宁卫民最近买房,腾退住户的钱,几乎全是从煤市街街道缝纫社腾挪来的。

其他地方赚来的钱都被他花了,也就是那边的账目他一直没顾得上管。

才稀里糊涂攒下能把保险柜塞满的钞票来。

要不,他哪儿来的底气建议街道扩建服装厂,并主动提供资金支持?

结果没想到,刚解决了马家花园的一半麻烦,又会从天下掉下个大馅饼儿。

一个大清皇叔的四合院,突然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以他此时此刻的财力,虽然买下四合院钱还是够的,但他也就如同一条拧干了的毛巾了。

要想把住户们及时迁走,很有点力不从心。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宁卫民当然清楚这点。

所以哪怕明知道自己吃下去会撑着,会消化不良,他也不会放过。

那么没办法,只能另想办法筹钱了。

想来想去,他忽然想起来烟酒店赚来的钱,同样一直没分账,这才有了抽调十万块周转一下的念头。

但反过来这件事对于张士慧来讲,却是不大心甘情愿了。

“宁总……不,我说哥们儿啊,你是不是故意的啊。啊?我正要大展拳脚的时候,你给我撤梯子?你看看现在这热火朝天的大好局面,你要不动这钱,俩月哎,我能用这钱挣出二十万来。你非这时候调资金走?这生意你也有份啊!你是跟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