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承认,也必须被东夷所承认,这样两族联盟才会稳固。要是选出一个华夏人,华夏人是认可,但东夷可能不认可。因为东夷弱小,大部分部落会认为东夷是被华夏所吞并,最后他们还是会反叛华夷联盟。而选出东夷人,东夷是可以接受的,华夏作为一个大族,自然不会认为华夏是被吞并,而是安抚。我们找来找去,最好的人选自然是你。而且,你也经过了我们的考察。这七年以来,你政绩斐然,在华夏和东夷两族内无人可比。只有你成为两族共主,将来华夏和东夷才能合二为一。”
听着皋陶的话,舜才明白帝尧的用意,原来帝尧不是要他成为华夏的主人,而是成为华夷联盟的共主,这是一个更为伟大的事业。但舜想了下,还是感到畏惧,因为他认为难以承担如此重任。
“臣才疏学浅,还望帝君另选贤人。”
帝尧和皋陶见舜一再他推测,只认为他是谦虚。只有羲仲看出,舜内心的忧虑,他还有所畏惧,对华夏和东夷未来的局势不太明白。
“重华心中有所疑虑,这也正常,就让臣来为重华解除困惑吧。帝君在位五十有三年,和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大大小小打了有七十六仗。败少胜多,这才有了今天华夏的疆域。然而,华夏的疆域是战争抢来的,将来也可能会在战争中失去。你看,三苗一直对我华夏虎视眈眈,前前后后,在丹水、妫汭,打了不下三十仗,虽然华夏多次打败三苗,但始终无法攻灭三苗,因为三苗处于南方,瘴气太重,帝君多次想要用兵三苗,但都因为南方瘴气太重,引起瘟疫,才作罢了。如今,三苗虽然和华夏、东夷订立和平条约,但众人都知道,三苗的和平只是权宜之计,他们随时都有反叛的可能。在帝君的有生之年,华夏和东夷恐都无法以武力征服三苗,何况去征服北狄、西戎。可我们为什么要去征服他们呢?他们是蛮族,逐水草而居,抢劫是他们的天性,我们不征服他们,他们就会来抢我们。经过帝君这几十年的攻伐之后,他认为,征服一个民族也许并不需要武力。那是在二十年前,我听到帝君所说的,他要通过文治来弥合同四方各族的矛盾。他首先想到的是和东夷建立永久的和平。但这谈何容易,帝君想要和平,但却不知道东夷是否也渴望和平。他知道华夏内部有许多贵族是反对和东夷建立和平关系的,其中反对最为厉害的就是有崇氏,他们的首领鲧,也是我们华夏的一个了不起的人才,只是政治胸怀太过狭隘。
“就在帝君一筹莫展之际,你出现了。由于你是东夷有虞氏人,却被有虞氏首领瞽叟所驱逐,又非常偶然地加入了归属于华夏的有莘氏部落,成为草木子的孙子。这时候,你身上其实有两种身份,说你是华夏人或者东夷人,双方都能接受,没有谁吞并谁的担忧。因此,让你来当华夷联盟的共主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其一。你为人深谋远虑,有谋略,看问题长远,这是其二。你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大局,从你处理和丹朱的关系,可以看出你更有大局观,丹朱虽然是将才,但不是帅才,他只能成为一个好将军,无法成为一个继往开来的帝王,这是其三。最为重要的是,你不迷信武力。现在,华夏和东夷能够结束战争而结成同盟,这说明不依靠武力也能开疆扩土。既然华夏和东夷能够结成联盟,那么和西戎、三苗、北狄就不能吗?当然是可以的,这需要一个有着非常深厚治世手腕的人。从你治理妫汭,所提出的一切我们从未见过的奇思妙想来看,你在治世上超出我们的预期,在华夏和东夷,找不到第二个人选。现在你明白了吗?帝君让你继承他的位置,不是要让你开疆扩土,而是要让你治世守业,使百姓安居乐业、远离战争。这样,终有一天,你会建立万邦来朝的太平盛世,令华夏成为衣冠上邦。”
听完羲仲的话,舜明白帝尧和皋陶的苦心,帝尧和皋陶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开了。但舜还是摇了摇头,只是这时候,拒绝的不是舜,而是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