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不许你说说这样的话,爷的东西就是你的,你想怎么办都行,不能和爷说借这样的话,你既然要设粥舍的回话也就吩咐他们去办,卿儿有什么要求就尽管告诉他们就是,另外爷也可派一些人去守着,这些粥就只能分给那些老人小孩和女人,卿儿不用担心,另外爷在派人多给她们加一些馒头,卿儿可满意?”
虽然沈临君觉得设粥舍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既然姜林想做,那他也支持,只要她开心就好。
“刚才卿儿说要给他们去看病,可是真的?”沈临君不确定的问道。
“嗯。”
姜林单单回了一个字,没有像设粥舍那样和他说那么多,这就是摆明了不想跟沈临君多说什么,她已经决定了。
就算他不同意,姜林也决定好了,让师父带着她去。
当时老大夫还在不确定的问她真的要这么做,因为他觉得沈临君不会允许她出去给那些人看病的,也没抱什么希望,就想着带姜林去到他的医馆帮着一些人把把脉,自己也好在旁边指导。
可是他没想到姜林竟是要出城给流民看病,他现在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徒弟了。
他原本也见过不少女大夫,但大多都是在人烟稀少之处,人少,流言看法也少,他们都觉得好不容易有个大夫来给他们看病,自然是不在乎男女,只会感恩戴德的。
可这是在靖安城,天子脚下,和那些小城自然是不一样的。
姜林十分肯定的和她说,那他也就准备着。
如今姜林和沈临君说了,她只是像是告知他一声,没有征求他的同意,是打定了主意了。
在沈临君这边,他虽然不想姜林这样做,外面的人多混杂,就是比靖安城里的人都还恶劣些,她要是去为那些人问诊的话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她一个女子怎么能和那些流民混在一起,先不说是一个女子,就是她的身份就不知道会惹得多少人的注意,他实在是不想她去抛头露面的。
可见他的态度那么坚持,想起昨日里她的柔情,好似是将以前的事就一笔勾销了,这样他就很开心了,与她到底是不同了。
他加派了一队人马跟在姜林的旁边,时刻的保护她的安全,去问诊的时候要以轻纱遮面,而且问诊的人只能是妇女和小孩,不能与旁边的男子接触,这是他能容忍她出去的条件。
城外的流民聚集到一处,竹青带人将供应的衣服和薄被都先分给了女人和孩子,这些人比较弱势的一方,也应该是最先保护的一方。
但是姜林也考虑到来了这些东西很可能会被别人抢走,姜林就提议在城外先搭建大棚,这天气渐渐地变冷,要是一直找不到好的解决的办法,那也不能放任着不管。
让他们先住进大棚子里,虽然不能御寒,但也能抵御一些风霜,好过什么都没有的好。
姜林设的粥舍有重兵把守着,只能将这些粥和东西先分给老弱病残的,其余的才能给那些常日能吃到粥的,这样也能先解一些燃眉之急。
今日早朝上,对于这处理流民的事情,两位殿下也是各自采取着不同的措施来处理。
欧阳璟主张将流民继续的安置在城外,可以动用金银在城外支起粥铺,为他们提供温饱,只要熬过这个冬天,等待春雨来临,滋润大地,那么这些庄稼就可以重新长起来。
到时候着农桑恢复了,这些流民有了地可以耕,有了粮食可以种,那么到时候就可以将他们迁回原籍去。
而对于沈临君则是不同意这个方案,因为谁也不能预料这北边的旱灾什么时候结束,若是这旱灾一直不结束,难道是要一直养着这些人不成。
他们享受了这种不劳而获的日子,不愿在下地干活,只想着吃白饭,就算是强硬的赶走他们,他们也不一定就会乖乖的回到原籍里去,他们赖着不走,那么就是朝廷也没有什么办法,难道到时候就要任由他们撒野。
沈临怎是主张将百姓放进城里,若是能甘愿进到府中当丫鬟婢女或是下人的,就签了奴籍,安排他们进到个臣的府中做事。
只要之后能安安分分的就在这靖安城中,肯卖力做事,那么这靖安城也容得下他们,他们也有一口饭吃,总好过就在城外等着施舍,靠朝廷来接济强的多。
但是要是是他们不安分的话,也可直接按照规矩处理,绝对不给他们撒野的机会,这样靖安的安定也得以保证。
要是他们不愿意进府中的话,也可在城内安排一些差事,靠自己的能力来自食其力,赚取自己安身立命的东西,总比这样一直靠着粥舍强的多。
为了方便管理,将这些人登记在册,身份一一记下来,方便查证,也防止他们肆意妄为。
等到北边的旱灾结束,便可遣他们回原籍去,将他们的名字在名册上划去,就放他们回去务农。
只是这与进府中去有区别的就是这要靠他们自己去找活来干,要是能能赚取到一口饭吃就是好的,毕竟这靖安城的粮食也不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