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邽乃是秦汉时期,关中与陇右地区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陇右诸郡之中,以天水郡产粮最多;而天水郡之中,则以上邽县渭水流域一带产粮最多(注①)。
诸葛亮同意邓艾袭取上邽城,其中一原因便是若能够夺下上邽,则可以将城中军粮能够提供北伐大军,以作攻略陇右之用,则可以减少对后方军粮的需求。
经过五个小时的艰难行军,邓艾等人终于在凌晨四点左右,抵达了上邽城下。
但这时候,突然又出现了意外。
上邽在渭水之南,其城池边上池塘中,恰好有一大群鸭鹅。近三千人的行进,必然会惊动鸭鹅,而鸭鹅吵闹时,势必惊动城上的守军。
而此时领头的宿嘏则是完全呆滞住了,众人艰苦行军,翻越高山,饮冰卧雪,人衔枚,马摘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抵达上邽,如今却要被一群鸭鹅毁掉大事。
宿嘏欲哭无泪,满脸崩溃,惊动鸭鹅,不说自己能否活着回去,就算回去,自己英明也是尽毁。
一时间,整个队列停下,大家看着不远处的上邽,不知道如何是好!
身在人堆中,整理队列的邓艾见队伍停下,不知何故,准备上前询问宿嘏。
宿嘏见邓艾到来,摘下绒帽,迎着雪花,哭丧着脸对邓艾说道:“将军,前方有鸭鹅,若我等经过会将其惊扰,其鸣叫声会惊醒敌军。我等该如何是好?”
邓艾听闻,拍着宿嘏肩膀,笑道:“立刻进军,让士卒驱赶鸭鹅,令其大叫,若不能大叫,则军法处置。”
宿嘏已经完全不能够理解邓艾的想法,震惊地看向他,并怀疑邓艾脑子是不是被冻坏了。
宿嘏吞咽口水,迟疑半晌后,问道:“将军不怕鸭鹅惊吵敌军?”
邓艾哈哈大笑,扬手说道:“不怕,快点前去。”
宿嘏已经绝望了,念及邓艾有为自己做媒的大恩,心中一叹,算了,就当用命报答他,可惜未见到家中还没出世的孩儿。
宿嘏心一横,自己领着数人进入池塘中。
宿嘏宽大的军靴踏入泥塘,弯腰着腰,双手挥动,驱赶鸭鹅。瞬间,池塘内外鸭鹅们扑腾着翅膀,四处乱窜,白羽横飞。
“嘎嘎!”
“嘎嘎!”
原本寂静的田野上,鸭鹅叫声不绝于耳,声音传至城上。
城墙上原本呼呼大睡的年少的守军被惊动,用手轻拍中年的魏军,低声问道:“二叔,咋回事?外面怎么有鸭的叫声。”
其二叔微眯双眼,翻身继续闭上眼,嘟囔道:“有什么奇怪,你第一次替你爹守夜,不知道这鸭每晚都叫,不叫才奇怪,不用管继续睡。”
侄子放下心闭上眼,不一会,呼噜作响,鼾声大睡。
城外的邓艾,见鸭鹅声大响,立即下令敲起军号,鸭鹅声掺杂着军号混着,令远处城墙上的魏军根本分辨不出。
而近处的汉军士卒,却是闻声而动,身披白棉袍,内着甲胄,向城墙奔去。
近三千人踩在雪地上,咔咔作响声,也完全被遮掩。
驱赶鸭鹅的宿嘏,听着混杂的声音,突然敬佩地望向邓艾。
他已经明白,这些鸭鹅,被养在城下这么久,守城士卒肯定习惯鸭叫。
所以,鸭鹅的叫声,不但不会暴露自己,还能掩盖汉军行军的发出的声响。
宿嘏见邓艾招手示意自己过去,则令手下继续驱赶鸭鹅,自己上前答话。
邓艾精神抖擞地看向宿嘏,神情严肃,手指上邽城墙,低声对他吩咐道:“你立即带赤甲卫,翻越城墙,为大军开启城墙,切记不可惊动城中之人。”
宿嘏弯腰,低头侧耳以听,连连点头,最后瓮声答道:“诺!”
宿嘏准备回头走时,邓艾一声将其叫住。
邓艾上前一步,轻拍宿嘏胳膊,温声说道:“艾请将军出山时,曾言将军必将光宗耀祖,留名青史,将军可勿负艾之重望。”
顿了顿,邓艾叮嘱道:“机灵点,不要惊动城中士卒。”
宿嘏弓腰拱手以对邓艾行礼,随后大跨步,挥手示意,领着五百赤甲卫,向上邽城墙奔袭而去。
五百赤甲卫分成数队,在狭窄处,越过护城河,又在城墙下聚集。
宿嘏带领小队,望着高耸的城墙,举起手中的锄头,狠狠地向黄土夯制而成的梯形城墙挖去(注②)。
不一会,众人挖出可以向上攀爬的小洞,几个身材矮小,善于攀爬的士卒,借助挖出的小洞,背负绳索,向上攀爬。
率先翻身上墙的士卒,环顾寂静无人的四周,快速地将绳索的一端固定在城墙上,另外一头往下抛去,城墙下的其余赤甲士卒,有条不紊地拽住绳索,向上攀登。
一刻后,所有赤甲卫士卒已经登上城墙,在宿嘏的指挥下,分成数小队,向城墙守卫魏军处摸去。
数年未经战事的魏军士卒,根本没有防备,在睡梦中纷纷被赤甲卫士卒,三下五除二,抹掉脖子,倒在冰冷冷的雪地中,流出的鲜血溢满白色的大地。
宿嘏背负双锏,右手持环首刀,蹑手蹑脚地走下城楼,看见数名魏军士卒在城门洞下,靠着火盆,依着城墙处眯眼。
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