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在准备晚饭,王队长的儿子王镰挨家挨户通知每户都派一人去队长家开会。
每户都要到的话,盛勇老头子肯定也会去,盛满满担心盛朱会被盛勇老头子以孝道为由要好处,再加上好奇,便也偷跟着去。
到了王队长家,一群汉子挤在王队长家低矮的茅草屋里,等待王队长发话。
盛满满挤进茅草屋,走到盛朱身边,盛朱看到她只是诧异一下,却并没有将她撵走,拉过她的手靠着自己站着。
她小小的个子,灰扑扑的一团,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她。看到的,只是看了盛朱一眼,并没有说什么。
平时他们开会都是在晒谷场开的,谁都可以去听,这还是第一次大家挤在屋子里听会。谁也不会觉得这个会是小孩子听不得的,小孩子哪里懂什么,只要不捣乱,带来就带来了吧。
王队长站在最前面,屋里黑压压的人头,他清了清喉咙郑重道:“今天让大家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和大家商议,而这件事情,关系着我们全村今后的命运。”
他顿了顿,看向瞬间提起十二分精神的众人的脸,这才继续:“从我村建立生产大队生产模式以来,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社员们不出家门,就可亦工亦农,解决吃饭的大事。可是,就像是一个小家,亲兄弟过着过着都免不了有摩擦,免不了出力不均分配不均,导致争吵不服气心中不满的情况,何况我们生产队这样的大家庭。我们生产队现在的矛盾很显著,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大大的影响了我们生产队的生产问题,影响到了我们的吃饭问题,而吃饭对我们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大事,吃不饱饭,我们小家过得不好,生活水平上不去不说,还会给国家增加负担。”
“树大分枝,人大分家。今天我有一个大胆的提议,我们村可以私下里进行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分给谁的田,由谁来种,种什么自己决定,完了秋收交完公粮,多余的粮食谁种的就归各家,不再进行重新分配。我认为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不知大家觉得如何?”
全屋的人一片哗然,盛满满也一下来了精神。
她曾经在一本书里了解过分田到户最早的由来,说是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最早召开的秘密会议中,提到了分田到户,而后到场的村民们签下了包干保证书和保密协议,全村分田,进行家庭联产承包。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这是1978年底发生的事,这是最早的分田到户,直到1982年,才出台了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正式实行包产到户。
看来这本书中是将分田到户的时间提前了一年。
盛满满仔细听全场的议论声,不难听出,大家是跃跃欲试的。怕不怕事情败露,怕,但偏僻的小村庄,只要所有人守口如瓶,想要瞒住一件事也十分容易。
再加上此时王队长又说了,出了事,他这个队长承担所有责任,和他们这些社员无关。其他几个村干也纷纷附和,老乡们就更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和盛满满了解到的故事差不离,各家各户的代表无一不赞同这个提议,并保证如果干部坐牢,村里人会一起将干部的小孩养大成人。王队长早准备好了包干保证书和保密书,各家各户的代表上前签字,而后散会,等待明天的分田。
开完会回到家,盛朱忐忑又迫不及待地将这件事跟家里人说了,马氏等人听了后,都再三确认,以后田里所产交完公粮真的都是自己的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家里有一个算一个的,都兴奋不已,希望快些分地,他们好快些去侍弄属于自家的土地,更加卖力地侍弄,将土地当亲爹亲娘侍弄都不过分,因为那地里以后的出产都属于自家。
这样忐忑又兴奋的图景发生在每家每户。高山村很少有自然灾害,几乎年年都是风调雨顺的,只要肯卖力干,不惜力气地干,地里的出产还能比别家的差?大家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平时在一起干活是这个那个的都收着力呢,就怕别的社员占便宜,可分开干就不一样了,没有谁能占着自己的便宜,自家的地侍弄得越好自家越是受益。
第二天上午,王队长带着其他村干组织各家各户到晒谷场抽地块。
估计这事王队长等人已经筹备很久,才会这么快就能将分田的工作落实。
各家各户几乎全部出动,晒谷场上站的满满当当,王队长抬手让大家安静,跟大家简单地说了下这田要怎么分。
几个干部已经将所有田地划分成一等地、二等田和三等田三个等级,已经在地图上标好数字,各家各户都是按人口进行分田的,分别按比例抽相应的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抽签箱里是他们早已经准备好的纸团,纸团上写着数字,对应地图上标的田地数字,抽好签的就去找副队长,辨认自己家田的位置。
按照比例,盛满满家可以分到七亩田,两亩一等地、三亩二等地,两亩三等地,只需去相应的抽签箱里抽相应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