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晚间,徽音正在书桌前练习书法,马文才坐在窗旁椅榻上兴味盎然的重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他一边读着,一边在脑海里复原里面描绘的长平之战,对战不仅需要兵法韬略,还要知己知彼:廉颇擅守城防御,初期形势对秦国不利,无论使得什么方法,都不能将他诱出对战,唯一的方法便是使赵国换将,赵国国力空虚,这场战争再拖下去只会自取灭亡,赵王也听信谗言,对廉颇心存不满,秦国使用反间计,在赵国内部散播谣言,引诱赵王任用“令秦军闻风丧胆”的赵括为主帅,打破长平当时对秦国不利的对峙僵局,再暗地将统领秦军的上将军王龁换成武安君白起,赵括悉知兵法韬略却不曾有过实战,一战溃败,将赵国四十五万军士葬送,自那以后,六国再无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力量。
想到这里,马文才有些担忧,他虽擅长武艺,熟知兵法,也应下谢玄邀约,待日后入北府军,但他毕竟没有过实战经验,他如何能得知自己是否会犯如赵括一样的不可挽回的错误呢?
不过他性格里的急躁易怒确实不适合领兵,他暗下决心,他要先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而让二人有些不解的是,这时突兀前来到访的人竟然是祝英台。
徽音的手微顿,落下的墨迹染黑了字迹,见此她叹了口气后,放下了毛笔:“不知祝公子这么晚来此,所为何事?”
祝英台看向马文才:“我是来找他的,听闻马公子和王大人关系甚近,所以才来。”
马文才想着下午那两人还无所畏惧的想要与不公对抗,这连一个晚上都还没过去,祝英台就来找他帮忙了,心下更是不喜,但一想到刚才自己决定好的控制情绪,他就压住不喜,冷漠开口:“你若是想让我帮你们向他求情,就请回,这是你们自己造成的后果,就要自己去解决。”
祝英台反驳:“不是为我求情,我是希望你陪我去见王大人,只需要和他说别为难梁山伯。你们马家和王大人是世交,王大人一定会被你说动的。”
马文才放下手中书籍,如鲠在喉,但不吐不快:“这还是属于帮你们的忙,‘无亲不领情,无功不受禄’,这可是梁山伯在进书院缴束脩金时说的,我又为什么要帮你们?”
他这人向来记仇,在那时二人不领他情,他都可以将那时的话记得一清二楚。
徽音坐到马文才旁边,脸上笑意已经遏制不住,祝英台被这句话一噎,讪讪开口:“那你想如何?”
马文才没理祝英台的这句话,转头看向徽音:“徽音,我发现现在这有的人很是奇怪。”
徽音捧场的接上他的话:“哦?怎么个奇怪法,我很是好奇。”
马文才笑着摇头叹息:“我和那人非亲非故,他来求我帮忙,态度还差,好似我还得贴上去,求着他去帮他忙。”
二人的一唱一和让祝英台有些不欲再待,但一想到梁山伯,他还是按捺下羞愤:“对不起,马公子,我想请你帮我去向王大人求情,让他放过梁山伯,之后无论有什么事,只要不是道德败坏之事,我都可以帮你。”
徽音心里不是很想让马文才继续掺和这件事,无论一件事最开始如何,那二人总可以把事情往最糟糕的方向引。
她转头看向马文才,清咳一声,向他摇首表达自己的想法。
马文才接收到徽音想法,他本人心里也打定了拒绝此事:“这么说真不错,可我想了一下,你能帮我的地方根本没有,所以这事我帮不了你们,你请回吧。”
祝英台脾气本也不是很好,被几次三番捉弄,也来了气,冷哼一声,拂袖离去。
见他摔门离去,马文才再也忍不住,笑出了声,心里很是舒爽。
徽音笑着摇头,起身回了书桌前,将染黑的纸张揉成团置于一旁,准备重新起纸练习。
停住大笑的马文才,挪到她旁边:“徽音,你有兴趣听我讲一个历史战争吗?”
这着实触及她的知识盲区,历史战争不属于她需要学习的内容,但不可否认,她心里对这个提议有些意动,遂点头应下。
她往一旁挪去,给马文才让出了位置。
既然他今日看的就是长平之战,而且长平之战还是战争史上发生时间最早、战争规模最大、对敌人歼灭最为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意义重大,所以他就准备讲这个,比起单纯复读书上内容,马文才更喜欢加上自己的见解和想象,丰富简单枯燥的文字。
一场持续日久、旷古无两的战争在他的讲述下好似变化为画面在她眼前铺陈开来。
这是由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上党郡引起的战争,秦国誓要东出,赵国经历胡服骑射后大涨的军事实力,这使得两国之间一战是必不可免的,上党最终为秦国所得,长平之战便成了决定未来的战争,廉颇加设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被王龁所破,最后秦军与赵军对峙于丹河防线,两年多的消耗战让两国都苦不堪言,哪怕是经历了变法,还有巴蜀粮仓的秦国都难以维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