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追究当年一役的真相,他更担心眼下乍起的谣言会坏了魏暄部署。
这种种缘由加在一起,使得崔绍此刻的思绪滑向与小将士南辕北辙的方向:“你说京中传出谣言,是从何处传出,又有哪些人在传?”
小将士没想到主帅危在旦夕,自家副将反而揪着细枝末节不放,怔了下才应道:“街头巷尾都传遍了,连路边的货郎都能说个大概。至于从哪传出……属下实在不知。”
崔绍出身清河崔氏,自小耳濡目染,没少见识权势倾轧。他太清楚当今圣人的脾性——那是真正的刚愎自用,容不得旁人违逆。而三年前,玄甲军惨败一役乃是圣人亲征被俘的导火索,亦是天子不可触及的心头逆鳞。
流言如沸,转瞬燎原,捅的是圣人心窝,要的……却是靖安侯的性命!
“哗啦”一声,崔绍长身而起,举动太过仓促,不慎带翻了摞成一堆的军文。他顾不上整理,在矮案后焦灼踱步:“这时冒出谣言,只怕是冲着督帅来的……”
崔将军背在身后的手慢慢捏紧,覆满薄茧的骨节被自己捏得嘎啦作响。纵然是世家出身的悍将,亦知道“忠君”二字重逾千钧,轻易不愿越过那条线。可眼下牵扯到魏暄安危,以崔绍的多谋善断,被“忠君”与“情义”夹在中间。
从没这般进退维谷过。
小将士不明白崔绍在犹豫什么,急得热汗直往外冒:“将军,督帅已经三日两宿没有音信传出,咱们不能干看着,总得想个法子!”
这声催促好似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崔绍来回摁捏的手指被自己狠狠捏入掌心,睁开半阖的眼:“传我的令,全军整装待命,半个时辰后……”
崔绍话没说完,一名亲卫匆匆闯入大帐:“将军,营外有人求见。”
崔绍正紧绷着,冷不防听到这么一句,浑身汗毛都倒竖起来:“什么人?是宫中遣使,还是京中来人?”
亲卫摇了摇头:“将军也认识,就是和宁公主身边的那位沈郎君,还在咱们营中住过几日。”
崔绍一拍脑门,难得有些懊丧。
当晚紫阳观起火,和宁公主下落不明,急上火的崔绍险些将附近山头翻个底朝天。还是沈沐风出面相劝,又委婉暗示当夜变故早在何菁菁盘算之中,才让崔将军半信半疑地打消了搜山的念头。
如今听说沈沐风求见,崔绍后知后觉地想起某位同样音讯全无三日两宿的小公主,不免生出一丝心虚:“快……咳咳,快请。”
他本以为沈沐风是有了何菁菁的下落,特意搬救兵来的,谁知沈沐风入了帐,寒暄话没说两句,上来就是一句劈头盖脸地:“京中流言如沸,沈某已然听说,将军可想过如何应对?”
崔绍纵然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被沈沐风劈头一问,还是有些踌躇。他亦是世家出来的人精,闻弦歌而知雅意,反过来试探道:“沈先生的意思是……”
沈沐风开门见山:“流言直指三年前兵败旧案,显然是冲着魏督帅来的。请恕沈某直言,督帅入宫之前,可曾交代过将军如何应对?”
崔绍微微眯眼,瞧着沈沐风的目光透着说不出的戒备。
“将军不必疑心沈某,我家殿下能安然返京,全赖督帅护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咱们也算同坐一条船,”沈沐风坦然,“督帅被困宫中,看似死局难解,实则不乏生机。只是沈某须得明白督帅打算,才知道下一子该落在何处。”
崔绍目光锐利,往常的平易温和收敛干净,显露出与魏暄如出一辙的凛冽肃杀。
***
魏暄受困宫中,京中流言沸腾,二者叠加仿佛暴风眼的核心,将所有人的目光牢牢吸引在京城。
京郊西山别院,借口“养病”多日不出席朝会的恒王何元微自然不会错过这番变故。只是消息呈送到他案头时,多加了一点“料”——
“靖安侯入宫三日,音信全无。今早,其麾下副将崔绍携五位参将白衣素冠,单骑入京,现下就跪在丹凤门外,口口声声称玄甲军三年前兵败另有内情,是受朝中奸人出卖,请圣人彻查此案,还阵亡英魂一个公道。”
何元微案头摆放着一把古琴,正是当初他送给何菁菁作为及笄贺礼,却被对方转送魏暄充作军饷的那把,也不知恒王殿下用了什么途径,竟然将琴赎买回来。
他拿着一块软绸,爱惜地擦试过琴弦,又一一拨弦调准音色:“知道了,还有什么?”
霍璇侍立一旁,听问面露犹豫:“属下已经命人调查京中流言的源头,只是暂时没有线索。”
何元微似听非听,突然转了话题:“十一娘如何了?”
霍璇毫无防备,神色讷讷:“十一娘……在外七年,脾性难免古怪了些。”
他不安地瞧着自家王爷神色,唯恐何元微被“十一娘”的不驯激怒。幸而“朗如皎月”的恒王殿下并没有动怒的意思,眼神依然是柔和中透着喜爱。
“笼鸟放出去多年,性子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