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回首(1 / 2)

六月,对普通人来说,是初夏的开始,对孩童们来说,是属于庆祝玩闹的节日,而对高三的毕业生来说,则是战场厮杀最为关键的节点,决定了很多人今后的命运,尤其是对家境一般的学生而言。

沈严笙就属于“家境一般”的那类学生,高考对她而言无比的重要,至少她是这么认为的。她从小便明白这是她为自己搏前程的唯一出路,她承认她确实眼光短浅,在人生最青春的岁月里只盯着高考这一件事情,很多同学也看不惯她这样视高考如命的姿态,

“沈严笙,你脑子里只有考试吗?”

“沈严笙,你以为你考上了就能改变一切么?呵呵”

“沈严笙,你的青春就这样白白消耗了吗,错过了太多其他美好的事情”

这些声音里有对她的不屑、嘲讽,也有对她每日像机器样刷题备考的可惜、劝说,可是她依然我行我素的坚持着。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早自习,中午午休半个小时,凌晨1点结束晚自习,无论风吹雨打,从未改变过她的作息。周六、周日,她也是班里最早前往教室里自习的那位,一周七天,从不睡懒觉。教她的老师都因为有她这个学生而感到骄傲,因为她太自律了,根本不用老师操心,永远超标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班主任也总夸她:“我每周末进班级,永远都能看到沈严笙比我早到,坐在那认认真真自习,却从未看见其他同学也这样。”“希望大家多像沈严笙这样的同学学习!”这是老师们经常在班级说的话语,虽然是老师们说这句话的初衷是诚恳地希望每位同学都认真学习,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在同学们耳中,这句话并不是规劝的意思,而是别样的感受。

在公众场合表扬沈严笙,就是在踩自己而捧沈严笙,“瞧给她了不起的”,内心都非常不满,私下里对沈严笙颇有微词,经常有三两个同学围在一起埋怨嘀咕着“那么认真做给谁看啊”

“每次因为她都让老班逮到机会就训我们,怎么会跟她一个班!”

故而,沈严笙有段时间在班级的人缘是极差的,没有同学愿意跟她过多来往,都纷纷避开她。这也是人之常情,人群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极为优秀的人,其他普通的人便会抱团,群起而攻之。因为这些人害怕了,有人做到了他们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必须防范这样的“异类”,于是开启了防御机制,集体排斥这样一个与他们截然不同的人。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沈严笙日复一日地坚持着这样的习惯,这些同学们也逐渐从刚开始的排斥转变为尊重,甚至是钦佩。他们承认,沈严笙确实跟他们不一样,确实是一位大神,对沈严笙的称呼也改为“笙神”。只要这个优秀的人靠着时间与毅力始终保持领先的水平,总有一日,会攻破群体对自我的防卫意识,从而走入他们的内心,被他们接受、认可,甚至成为他们的一种榜样。

拥有这样强大的自制力与毅力往往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离不开其后天经历的塑造。沈严笙出生于北方的某一个偏远的小镇,小镇的经济水平远远比不上大城市的繁华,可小镇的居民却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归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父母们意识到自己生活、工作于这样狭小的空间,已经无法改变,便将改变的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希望他们能够代替自己走出这个小镇,去见识外面的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又因为小镇的资源有限,父母也很难通过其他途径帮助子女走出这个地方,他们没有家业可以让子女继承,也没有捷径可以提供,就只能寄希望于读书这一条路,偏执地相信着知识能够改变子女的命运。从某种角度而言,很庆幸,国家能有高考这样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存在着,点亮了很多寒门学子人生之灯。

沈严笙一步步从小镇考到县城里的初中,又从县城里的初中考到市里的高中,没有辜负父母对她给予的厚望。她知道,她与班级那些出生在市里的同学们本就是不一样的,她没有谁可以依靠,只能靠她自己。所以,每次听到同学对她的那些嘲讽、规劝,她也只是笑笑,不曾与他们争辩,选择按照自己的想法固执地前进着,心甘情愿甚至甘之如饴地扮演着“小镇做题家”的角色,并为能有机会扮演这样的角色而感到万分幸运,要是换在世界上的另一些国家,可能求学对女子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也正是在十年前六月的某一天,沈严笙完成了她人生的第一次高考,发挥的还算不错。

沈严笙的梦想就是能考上一所师范学校,符合父母对她的期待。沈严笙的父母都没有稳定的工作,靠给别人打零工谋生,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沈严笙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笙笙,志愿就填梁园师范吧!出来了能当老师,你爸这辈子就放心啦,不愁你日子没钱花啦” 沈父在得知沈严笙高考成绩后满心欢喜,拍了拍沈严笙的肩膀,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一改往日的不擅言辞,情绪激动地对沈严笙说道。沈严笙过了重本线一百多分,比师范学校录取分数线高了两百来分,可以免费上师范学校还包毕业后分配工作,这对沈家来说真的是极大的好消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