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争辩什么,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过,她才不怕,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练习,这点小事还影响不了她。在来的前一个晚上,沈严笙对着镜子练习了无数遍,学着进行面部表情管理,又怕自己的声音过大或过小,用录音软件录了好几遍,听一遍录音调整一遍发言语调语速,知道她觉得各方面准备均佳。
她汇报的论文是她这两年的苦心钻研的成果,她花费了半年的时间走访调查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又花了半年时间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最后花了半年时间训练英文学术写作能力,反反复复逻辑推导、数据验证,无数次的重来修改,靠时间硬硬磨出来成果,当然也离不开那位年轻有为导师的指导,她对它有自信,也有底气,这次只要正常发挥就好。
轮到沈严笙汇报了,她语调不急不慌,神色镇定,吐字清晰,将论文完整、准确地展示出来了。一切还算顺利,沈严笙暗自松了口气。学术论文报告最难的便是在短时间内用简洁的语言内让听众能听明白,要逻辑严密又不能显得过于沉闷。沈严笙的报告虽然做不到像学术大牛那样风趣横生,但也算淡定自若地清晰明了地讲述了论文故事,对于她这样刚入门的博士生来说已经是发挥出色。
沈严笙本以为一切会按照她预想的那样顺利发展直到结束,意外还是出现了。此次的点评专家是领域内的一位大咖,堪是权威专家。沈严笙没有料到他会如此不满意这篇文章的结论,质疑这篇文章的科学性,甚至神色愠怒。
最后,不忘冷言说到“我不相信你这篇文章的数据,不知道你是如何得到这样的结果的,我不认为这样的文章能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说完便随手把会议组提前打印出来的文章推到一遍,挑了挑眉,除嘴角一丝讥笑外面无表情。
在之前,圈内人心中都明白:学术点评都是批评指正,提出质疑、建议,进而才能不断改进文章质量,但一般不会遇到这样涉及较大情绪波动的场面。在场的所有人都楞住了,沈严笙脑子也突然短路了,一瞬间不知作何反应,如何应对,手紧紧地抓着作记录的笔,手心已经冒汗,牙齿也咬的紧紧的。
幸好学术会场上的主持人反应够快,立马打了圆场,笑眯眯地说“小沈呀,钟教授的意见你听到了哈,你可以下去再仔细检查下数据处理,可以私下多跟钟教授多请教的嘛,是吧?”
沈严笙听到有人暖场,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木木地配合着“好的老师,好的老师,钟教授提的问题我一定及时改正,后面多向钟教授请教。” 即便如此,对方也没有任何回应,主持人趁机将这个插曲翻篇了,没再继续刚才的话题,直接跳转到后面的会议议程。
会议的后半程,沈严笙也没有心思认真听下去,神思还牵在刚才那一出事情上,毕竟是第一次参加会议,第一次汇报论文,遇到这样的情况多少还是难以消化,其实,这些情绪更多的是对文章命运的担忧,领域内前辈如此不看好,这篇文章也不知前途如何,之前的信心一下子被消耗了大半,全都转为忐忑。
“沈博士您好”,中年男性的声誉突然传来,沈严笙的思绪一下子被打断,循着声音看过去,看上去应该是一位老师?
“您好!您好!您是?”沈严笙随机调整了状态,礼貌地微笑询问着。想起:出发前,那位特意交代了,参加学术会议要积极主动地多跟专家学者交流。
“我是X大的老师,刚入职不久,这是我的名片,我觉得沈博士刚才的汇报很有趣,沈博士不仅人美,文章也好,我很感兴趣的呀,我们可以多多交流呀”对面的男士殷切地说着,看起来热情又诚恳。
沈严笙总觉得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有些异样,加上那句,“人美”,心里有些不舒服,油腻男的标签已经贴在他脑门上,再看眼他头顶稀疏的几根“秀发”,印满油光的面庞,凸起的圆滚滚的肚腩,一股抵触感由心而生。其实,外面的人都觉得学术圈内的秃顶多,可凭着沈严笙在圈子内的观察,却发现,学术做得越好的人,头发越茂密,比如那位,反而一些靠着旁门左道吃这碗饭的头发成了稀有资产。
即使再不想理这位男士,毕竟是老师的身份,沈严笙也只是个未毕业的小博,也不好直接当面佛了人面子。只好敷衍道:“谢谢”。
可对方似乎并不打算终止话题,又接着凑上来问道:“沈博士家是哪里的呀,看着这么白净,像是南方人哟”。
沈严笙只得无奈地回答:嗯嗯,是的。为避免继续与他交谈,沈严笙找了个借口:“我得先回房间收拾下,再会!”便起身往楼上的房间方向走过去。
不曾想,对方见她站起来也随之站起来,眯着眼说着“好巧呀,我也想回房间,我与沈博士一起呀”
沈严笙没见过如此没有眼力之人,看着他那笑眯眯的脸庞,竟觉得有些不适,没有回答他的话,自顾自地快步离开。
“沈博士,等等我”,那人也跟着追上来了,见沈严笙已经走到空荡荡的酒店走廊区域,伸手就去拉沈严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