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造书院。
原本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忙,既忙着秋收,又忙着给那些商人做活儿,还要服兵役,其实,人手并不是很多,而许一凡这边也没有多余的人手给他们,在许一凡看来,书院想要建造起来,估计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要开起来,估计也要等到明年了。
但是,让许一凡没想到的,不知道是谁在泄露,有儒家的大儒打算在东海城建立书院的消息之后,很多人都开始闻风而动,。积极参与到这件事当中来。
出钱的出钱,出人的出人,总之,凡是能帮上忙的事情,都有人参与其中,而这是许一凡始料未及的。
起初,在得知这件事,有很多人通过秋歌她们找到自己的时候,想要参与进来的时候,许一凡还感到疑惑,但是,后来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了。
海洲虽然发展的很好,尤其是这几百年来,人们过的都非常的富裕,尤其是生活在东海城的人,但是,对于东海城,或者说对于整个海洲的人来,他们是很有钱,在外面也有一定的地位,可是,也有一大憾事,那就是,整个海洲居然没有一家书院。
要知道,在其他洲,可都有书院存在的,比如洛洲,就有白鹿书院,而紧邻着海洲的徐洲、扬州和登州,都有书院,唯独海洲没有,而海洲的读书人,想要读书,大多数人只能在私塾就读,有钱的,家境殷实的,会请一些教书先生在家里教学,而想要去书院读书,也只能去别的洲了。
没有书院,这本身就是海洲很多人心中的一根刺,常常被人拿来笑话,而海洲的读书人,在出去之后,也自觉地低人一等,这让很多人心里很不舒服。
至于海洲为何没有书院,具体的原因不得而知,好像跟儒家内部的人有关,当然,在过去的无数年里,也有人找到儒家,想要在海洲成立一家书院,只要儒家来人就可以了,海洲可以自己掏钱、出人建设,但是,最后不知为何,都不了了之了。
这一次,荀德华以许一凡和乐萱郡主的名义,在东海城建立一座书院,虽然不是正统的儒家书院,可是,主持这件事的儒家的大儒啊,这本身就说明这家书院是正统书院,于是,很多人得知消息之后,纷纷要求参与进来。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不管把生意做的多么的大,不管在江湖当中,如何的有地位,有人脉,他们最最看不起的,还是读书人,而最最羡慕的,也是读书人。
看不起,自然是因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嘛,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除了之乎者也之外,还能做什么,可是,他们也很羡慕这些读书人,因为只要参与科考,哪怕没能参与大考,也能博得一个秀才的功名。
千万别小看秀才这个身份,他们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权利,去也有一些特权的,比如见官不跪等等,如果考中了进士,金榜题名了,那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有些人读书是为了识字,有些人读书是为了做官,有些人读书是为了做学问,可是,不管他们的初衷是什么,想要过的比别人好,读书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商人而言,钱再多,如果守不住,也是白搭,可是,一旦家里出了一个读书人,那不管是生意伙伴,还是竞争对手,都会高看自己几分,也会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对于那些江湖人来说,如果可以安稳的生活下去,谁又愿意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呢。
面对这些人的请求,还有他们高涨的气氛,许一凡并没有拒绝,只是提出,想要参与进来自然可以,但是,要听从安排,而这些人自然满口答应了。
其实,这些人在想什么,许一凡心里很清楚。
不管起点书院最后能不能得到朝廷和儒家的认可,只要它建立起来,就已经是一个壮举了,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里,从这里走出去的读书人,有人能高中的话,那么他们参与建设书院的人,都会青史留名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海洲太需要一座书院了,而海洲的读书人,也太需要一个归属地了。
就这样,有了这群人的参与,起点书院的建造,一切进行的很快,而官府对此,也是大力支持的,要什么官府那边都会答应的。
建造书院的事情,有许一凡的人在掌控着,齐若兮和荀德华还是很放心的,而他们自己也没有闲着。
这段时间,他们利用各自的人脉关系,开始搜集了大量的书籍。
这些书籍有的官府那边送来的,而有的则是一些豪阀大家送来的,当然,更多的,还是他们从别的地方弄来的,而不管这些书籍怎么来的,想要成立一座书院,光有书肯定是不行的,还需要把这些书籍进行分类,进行挑选。
在这个时代,书籍是很珍贵的,尤其是一些古书,那更是珍贵异常的。
当然了,书籍也有良莠不齐的,荀德华他们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分明别类,把一些对朝廷不利,或者禁止的书籍给挑选出来之外,还需要找人抄录。
这个时代,想要把书籍做到后世那种完全普及,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来,好书很少,而每一本都格外的珍贵,轻易不会借出去的,对于一些真正的爱书之人来说,借书如借妻,是不可能的事情,二来,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