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丰收(1 / 3)

郑成功望着万亩绿海,深深的震撼着,原本他被元宋帝指派负责红薯之事,说是要在原本打算种植小麦的御田上尽数种上这个叫做红薯的农作物。

郑成功还极力的持反对意见,尤其是在元宋帝神秘的说其亩产可达千斤之时,郑成功觉得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他这大半生岁月都奉献给了元宋朝的农事发展,却从未种植出过亩产超五百斤以上的粮产量,莫不是这位帝王被某些奸佞之徒糊弄了不成!

“官家,万万不可啊,今岁旱季之久,之重恐有一场遍及全国的大旱之灾啊!

在万亩御田上种植知根知底的小麦这才是正道,这才是举国万民的救命粮草!

官家又怎可盲目相信这般不知深浅,不知表里的红薯真能亩产千斤,老臣我种了大半生的庄稼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那。

如若这是某些奸佞小人使的计谋妄图动摇国本朝纲,官家真按其办事,事到临头赔了夫人又折兵可如何是好!”

郑成功一脸正气凛然的跪下劝谏道。

元宋帝心头欢悦之意被其犹如一波冷水浇熄哽咽在喉,但郑成功其人衷心可表,虽说有些迂腐却是真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元宋朝廷考量。

元宋帝即使心气梗咽,却不曾发怒,而是俯身将其搀扶起来,宽慰说道:“郑老且安心,吾年纪虽知天命可脑瓜子并不糊涂,若不是由孔太傅发现并研究种植成了这红薯。

上了奏折言明将这神物推广于众以应对将至的大旱,吾怕是同郑老一般却也是不信的!

如今这上贡的千斤红薯皆是从孔太傅的庄田百亩地里所出,所奏用来切块浸种,生出芽窝后方种入地下,据说其抗旱适应力非常的不错。

如此说来,郑老就算不信任吾之所言,难道还不相信那名满天下的孔太傅不成!”

郑成功一听红薯之事出自孔元敬之手,这二人当初还在汴京之时也多有交流,按着孔元敬的品性他自然是信了五成。

郑成功这才止住了直谏说辞,愿意一试,他一并接手了与红薯一道上京而善事种植方式的孔氏耕农们。

待着在原本光秃秃的黄土地上种下一块块的芽窝块茎,先从又小又嫩的小苗苗开始生长起来。

郑成功对于这事关填饱老百姓肚子的大事更是万分上心,吃喝拉撒都在御庄上,整日里与耕农们一起交流,一起施肥,一起满心期待着惊喜的发生。

此后进入立夏气温极速上升,老天爷像是发怒了一般烈日炎炎,更让人忧心的是连着月余不曾降雨。

这对于北面的老百姓来说眼瞅着地下田井里的水位日渐下沉到底,他们为了这么一点水抢的头破血流之后浇到田地里,也只会嗤的一声被地表的高温气化,泯灭于无。

老百姓们无能为力的瞅着田地里那些青黄不接的小麦苗遇上了旱季,土地干裂开来,根系暴露在烈日之下,渐渐停止了生长,还未曾结穗却已枯萎了下来。

何其的痛心疾首,同时老一辈人惊恐的想起当他们年轻时也曾经历过的大旱之灾,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他们之中死在大旱之中的亲人诸多,如今又想到人至晚年却要再经历一场悲欢离合的悲惨世界,如何能承受得住啊!

与之成反比的是皇家御庄那万亩土地上全是绿油油,疯狂生长枝蔓的红薯茎叶,它们非常嚣张的无视了火毒的阳光,即是土质沙粒化了,它们依然顽强的将根系往更深的土面下蔓延开去。

找寻那土囊深处更多的水元素,然后根须像似一张密集的蜘蛛网贪婪的将水元素吸收再输送到根茎和叶面上,使得红薯叶子越发的深绿色,越发的密集起来同时又为地下的根系遮挡住了烈日炎炎,反而叶子下是一片阴凉。

这一大片的绿意盎然呈现在郑成功眼前,活生生的。

郑成功满怀期许的踏下田垄,走到一垄红薯叶前蹲了下来,才小心翼翼的抹开叶片,露出了叶面下纵横交错的根茎,而根茎上有一节节的小结发芽重新扎进了土里,继续生根下去,再结出果实来。

郑成功非常惊奇于连着根茎都可以发芽生根结果,如此一来包括主根系这么一算还真有可能亩产千斤啊!

郑成功一想到如此正在抹开沙粒化土囊的双手因着激动而颤抖起来,待着上层干裂成粒的土块被抹开,依然不见红薯影子,看来这些根系还真是钻得挺深,郑成功上了田垄拿过一把锄头借力开始深层挖掘起来。

待着一层一层挖下去,土囊渐渐有了湿润的粘性,终于一抹粉红色入了眼里,郑成功眼睛一亮赶紧放下锄头,继续改为用手挖土,将才果露个头的红薯四周的土囊划拨开来。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粉红色暴露了出来,直到他握上了主根系用着巧劲将一窜根须拔出土囊,随着土粒纷纷扬扬的掉落下去,一窜蜘蛛网般的根须中各带着五六个粉嫩表皮的红薯果实终于展现在了郑成功眼中。

郑成功掰下来一个红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