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区的婶子,不识字的较多。
但图画谁都能看得懂,尤其是苏潇潇这连环画还专门就是为了儿童画的。
这就更加浅显易懂了。
众位婶子找到苏潇潇画的东西以后,当即专心看起来,一大波人立刻分成了两堆,聚集在一起,好不热闹。
苏潇潇还以为她们大致浏览一下,看个稀罕,大伙就散了。
结果过了几分钟,大家连一点要走的趋势都没有。
苏潇潇凑近一听,原来众多妇女同志们都讨论起来了。
“哟,这喝没煮过的水还有这么多事儿呢!”
“那可不是,你想想你之前打过的虫,可多都是喝水喝进去的。”
“不仅有内(那)白色的虫,有时候还有水蛭呢,我小时候就见过一个人喝水的时候喝进去,正好吸到喉咙那儿了,好几天才发现……”
“不过现在军区都好了,咱们那水管里的都是消过毒的,没那么多事儿。”
“咦~谁就这水管喝啊,一股子味儿,我们都是直接喝井里的……”
“就你家讲究,你家门口就是一个水井,当然没事喝井里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
苏潇潇有些无奈的看着她们讨论,十分投入,直接把她这个主人公给忘了。
或许她们不是惊讶和喜欢于这小人书的内容,毕竟宣传队还有妇女主任那里应该会普及这些事情,小人书也不算是个稀罕的东西。
苏潇潇觉得她们可能惊讶这内容是书上的,是报纸上的。
是权威!
是极其可信且高不可攀的!
更关键是,
这个权威还在她们身边,这就更令人惊讶了!
当人的身边出现一个权威,或者说是名人的时候,人们自然会升起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肯定会说,那谁谁,我朋友,我邻居,我们村的……
试想,如果自家村里出现个明星。
好吧,如果这个不够激动的话,那就再夸大一下,村里出现个名人,或者伟人。
可能过个几十年,村里就出来一个故居景点亦或者是博物馆了……
当然,上面大概率是没吃花生米的后果。
但苏潇潇觉得,她们的想法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个可激动了,还不时的瞅瞅她。
就是因为现在文化程度大多都很低,很多连扫盲班都没有上过。
当然,在她们的眼里,知识分子很厉害,但不会崇拜成这样。
毕竟不少的高中知识分子都下乡种地去了……
她们所激动的,还是稿费!
激动的是能用笔杆子挣钱!
能用笔杆子吃饱饭!
不用去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刨食!
这才是最让她们激动的。
或许她们不可以,那她们的孩子呢,榜样就在身边,凭什么她们孩子不行?
苏潇潇在旁边看到她们有些狂热的表情,有些无奈。
这热闹的场景,她家里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三个女人一台戏,三十个女人唱大戏。
可这群同志也没有做什么,规规矩矩的凑在一起讨论,她也不能出声赶人。
但让她参与她们唾沫横飞的讨论会,那她还是需要再斟酌一下的……
苏潇潇孤零零的站在一边。
想了想,就去屋子里拿出来两盘花生瓜子。
一盘给她们,一盘放自己这里。
既然打不过,也不想加入,那她就站在一旁吃瓜吧。
这画想看就看吧,她画出来就是让人看的,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良久。
众人看了又看,看完这点内容之后,又延伸进行了剧烈的讨论。
不少婶子还在感慨小明同志的命运多舛,这里拉个肚子,那里落个水的。
跟自家孩子一样,太淘气了!
这又让一群同志说起了育儿经!
小明同志嘛,多熟悉。
一个霸占广大70后、80后、90后、00后、10后的小学语文、数学课本,乃至政治习题长达四五十年之久的人物。
和小红、小强并称“黄金不败铁三角”。
他不辞辛苦地活跃在各种应用题、作文中,是小学课本甚至是题海中当之无愧的头号男主角!
当然,她这里的小明同志没有什么指代性,和英文作文里的李华,李雷韩梅梅都没有什么区别。
但事实上。
小明这个名字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内涵,在中国的各种“名著”上皆有出现,体现了中国丰富的华夏文明,甚至一度代表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成为了“最有影响力的名字”之一。
一千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千个小明同学,她画的是她自己心中的小明同志。
又或许在另一篇画里,小明又换了形象。
别人的小明讲别人的故事,她的小明在讲她的故事,也在讲着她眼里的生活。
她画的这个连环画相当于系列单元剧,写一些搞笑的互动,普及一些科学知识,再用小明的糗事来显示出一些道理。
当然,还有一些明言明语偶尔来调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