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认命
苦寒之地,沸腾的心也容易渐渐冷却下来。开始的时候,文姬还期待着奇迹的出现,譬如说短期内练就精湛骑术,忽然哪天有机会就跃上马,飞驰而去,再譬如说曹操哪天乔装而来,深夜将她救走.....
很快她就放弃了,这里的马,只要主人一声口哨,立刻掉转头奔主人而去,更可怕的是,她还是个彻头彻尾的路盲,在这种很少有参照物的地理环境里,动辄就迷路。而且,这里又不能定位,曹操就是想破脑袋,也找不到她的精准定位啊。算了吧,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她静下心来,潜心学习胡笳,弹奏焦尾琴,办学,行医救人,慢慢地也就没有之前那么迫切的想逃离了。
不得不说文姬的医术不愧得了华佗的真传,加之医学院的积累,特别是她在这样一个年代,这样一个不太开化的环境,她甚至可以做一些外科手术,这就使得她的医术很快被传的神乎其神。她也因此常常会替一些受伤的士兵将军接骨疗伤,结下了不少的善缘。
学堂里的孩子也慢慢多了起来,刚开始只有阿其那和他的两个朋友,慢慢地方圆几十里的孩子许多都被比较开明的父母送过来学习了。她每天教他们认字,背诗,感觉特别的充实。这里的孩子从小就跟着父母放牛放羊,大字不识几个,对汉字几乎没有基础,她就耐心的教,告诉他们,落后就要承认,就要学习,这样才能进步,告诉他们外边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同时也给他们讲一些汉文化知识,讲一些简单的人类发展史,这些点点滴滴的渗透,也影响到了这些孩子的父母,他们对汉人也渐渐开始接受,欣赏,不再那么敌对和排斥。
学习胡笳,有时是阿其那教她,有时是左贤王。当然,他俩也跟着文姬学古琴,三个音律爱好者互为师徒。左贤王这半年来,打着看阿其那的名号,频频来访,傻子都能看出来,左贤王对文姬的感情正在与日俱增,而文姬,只能装傻。她的心里,只有那个与她灵魂同频的曹操,可是曹操,这么长时间以来,早已失去了音讯!
这天左贤王来早了,也不着急进去,在帐篷外边看着文姬在认真地教孩子们学习时,就觉得文姬像个天使似的,闪闪发光。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和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用来形容此刻左贤王对文姬的感觉,再贴切不过了。
他正看的入神,一群人大呼小喝的就过来了,原来是左贤王的弟弟右贤王。左贤王和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向来不和,看他们这个架势,应该是没什么好事,不禁全身心警觉起来,眼神凌厉的看着来人。
右贤王是个飞扬跋扈的性格,一向仇视汉人,嗜血好战,对自己的哥哥对汉人的宽厚和对汉文化的推崇一向不满,他这次来,就是听说左贤王这半年多来和这个汉族女人来往频繁,还在这里办学,教他们部落的孩子学汉字,心中早就不满。于是在大单于面前说了左贤王不少坏话,大单于也不喜欢汉人,因此准了右贤王的奏请,让他过来命他们停止教学,并要把人带过去接受处置。
右贤王一见左贤王,就阴阳怪气地说道:“这不是我那才貌双全受人敬仰的大哥吗?躲在这个汉人女人的帐篷外边干什么?”
左贤王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问道:“你带人来这里干什么?”
右贤王嚣张地说道:“我奉单于的命令,过来捉拿这个不服奴役,私自传授汉文,蛊惑人心的女人。怎么,大哥你心疼了?”
文姬闻声出来了,孩子们也停止了诵读,惊恐地盯着这么一群不速之客,不知所措。
文姬不解地看向左贤王,左贤王示意文姬先不要急,对右贤王说道:“你先回去,我自会去向单于那里领罪。”
右贤王哈哈大笑,说道:“大哥,公务自身,对不起,得罪了。”
对他身后的人命令道:“把人带走,把这里的东西给我砸了!”
左贤王刷一下拔出长刀,大喝一声:“我看谁敢?”
右贤王后边的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右贤王虽跋扈,也知道他这个哥哥深受大单于喜爱,勇猛无比,真要打起来,他们这些人也未必是对手,态度就软了下来,说道:“大哥,别动气!这样,现在让他们停止办学!这个女人,大哥,要不,你带她去阿爸那里复命?”
左贤王见事已至此,是必须到大单于面前禀报此事了,就把刀送回刀鞘,冷冷地说了一句:“慢走不送!”
一行人悻悻地走了,孩子们围到文姬身边来,叽叽喳喳地叫着,要继续读书。文姬征询的看向左贤王,左贤王略一思索,对孩子们说道:“你们今天先回家,等老师通知你们再来上学。”
孩子们都着急地围着文姬,不想回家,文姬说道:“大家不要慌,左贤王不会让大家没学上的,都先回家吧。”
等孩子们陆陆续续走了,文姬和左贤王才进帐商议面见大单于的事情。左贤王告诉文姬,大单于是个很传统的人,对汉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排斥,而且他也坚信,匈奴和汉人之间的民族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