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二娘子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望向云姒华。
云姒华抱着这匹丝,一晚上没睡,脚步有点儿虚浮,人在困意缠身时思绪也会变得不清楚,但是提到云锦这个话题,云姒华却是刻于本能地脱口而出:“华夏是一个丝绸大国,云锦是品类最珍贵的提花织物,用色明丽、千姿百态,风格雍容华贵,因其变化瑰丽如云霞,被世人称之云锦。”
这番贯口似的对答,把二娘直接给看呆了,似是这辈子没见过自家大嫂说话如此之快,那脆爽得就跟过年放炮仗似的。
薛二娘子再度打量云姒华,口水咽了咽:“呃。”
好吧。云姒华有些小小心虚,怪只怪她本人与原身性格反差太大,惹得她还得跟放风筝似的,放出去一大截,还得再往回收收。
云姒华扯出来个笑容:“以前嫂子在京城时,跟京都里头专门教我女工活的手艺师傅,学过一段时间织云锦,云锦这东西在京城也是初兴,且并没有做成规模,我稀罕这种织物华丽璀璨,所以师傅授业时,记这些话便记得格外清楚……”
云姒华这番话半真半假,真的那边,是她对云锦行业现状的描述,的的确确在这个年代乃是初兴,假的是原身在京城云家根本没有地位,哪会存在什么“专门教她的女工师傅”?
但是薛二娘子就是这么甜,大嫂不是鬼,大嫂带他们跳出了火坑,所以大嫂说什么都是对的,薛二娘子卖力点头:“大嫂的记性真好!”
是,多亏政策宣传到位。
云姒华浅笑,殊不知这一抹笑容映在薛二娘子眼睛里,直把薛二娘子给看愣了:以前大嫂也会笑,只不过那种笑容总让人感觉她性子放不开,并且有点木讷。
而现在眼前的大嫂,却怎么有点……收不住?
对,就是收不住,好像灵魂里某种东西正在被强行按着。薛二娘子还未再深切体察这种怪异感,云姒华摆摆手,示意她赶紧去当铺换钱。
薛二娘子这才想起来家中现在这状态属于等米下锅,连忙抱起丝绸跑远了,融入初秋清凉的晨风。
薛二娘子长长地吸了口气:自从与薛蒙分家之后,就连这空气都真鲜呐!
要是大嫂再把她说得那什么云锦织出来,家里的丝织坊能重新开张,到时候等到大哥回来,看到的就是家族热热闹闹的景象,哪怕这时纵使爹娘已经没了,大哥也不会太过难过吧。
那头薛二娘子思绪满怀地出门。
云姒华独自守在织坊,想着自己手里的这匹丝怎么卖。古时候县城里的老百姓,购买货品通常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走街串巷的货郎担购物,二是进县城市集购买。
有买就有卖,反向思考,如果想把自家制作的吃食用品卖出去换钱,可以卖给挑担子收东西的摊贩,当然也可以稍微费力气些,进市集直接卖给需要的百姓,或者供给专门的店铺。
云姒华再度抚了抚自己怀里的丝绸,手感滑爽,就她本人的性子,当然还是更愿意直接供货出货。
可她现在苦于没有店面,就只能选择别的出路:仔细聆听街上货郎担的叫卖,听听小贩给的价钱如何。
这时候天光已经越来越亮,丝织坊外,最早听见的是叫卖各式早点的吆喝声。古代人要早早起来在县里谋生计,所以早食是必不能少且品质最高的一顿。
云姒华研究云锦古籍时,也会不由自主地翻一翻古代的其他风物人情,这会儿忙了一夜,听外头小商小贩叫卖声圆融悦耳,还拖着长长的尾音:“馄饨——”“汤饼——”“桃花烧麦咯,十文钱一笼的桃花烧麦呦——”……
她知晓这些吃食在古书中描述,味美不亚于现代,尤其是桃花烧麦,晶莹剔透的面做皮,精肉臊子调馅儿,再以枸杞子点缀烧麦顶端做蕊心,中看又中吃。
她狠狠地咽了咽口水,还是搞钱要紧啊……一想到自己带着全家几口人分出薛府没有拿走半文钱,那点儿嘴馋又生生给摁了回去。
卖杂货的小贩,出摊时间会比卖吃食的晚些,人们往往是先解决完温饱问题,然后再买些日常家用。
云姒华没回卧房,侧着耳朵等待小贩经过,先听见当啷当啷摇铃铛的声响,这年头卖货的行脚商,也主打拿个小玩意儿先吸引人们注意,然后再吆喝上。
卖布当然也有卖布的贯口,云姒华没仔细听,因为满心想着要用绸布换今日的口粮,她赶紧把小贩拦住:“卖布郎,这是我家刚织成的上好丝绸,小郎君可收?”
卖布的商贩浑身麻衣,挑着担子,担子里装着几匹布,里面确实有丝绸。除了担子里头,他肩膀上头层层叠叠也架着好几层粗布麻布,见到云姒华拦住他,眼睛里先是一亮,紧接着听见云姒华并非主顾,那股亮光暗下去:“这绸子倒是可以,色泽鲜亮,织工绵密,我这里收,只不过来我这里买东西的人都图个便宜,我走街串巷,价格给得不会太高,但看小娘子眼生,想必是这条街刚搬来的新户,就给小娘子个实在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