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现实来说,哪怕科举这条看起来相当崎岖的道路,对自己而言也是封闭的。
所以没办法,向上层走走不通,那就只有向下走了。
李泰便打算在长安各个坊市建立书局,专门出售农业学府的杂志,传播农业学府的思想。
而除了长安以外,渭水渡口也不能放过,把农业学府思想在渭水流域先给传播开来。
毕竟跟儒家走硬碰硬的路线是走不通的,自己应该想办法先把思想传播到儒家势力薄弱的农民百姓中,这才是自己需要去做的。
当然,李泰很想要办理报纸,但说实话,以这个年代的生产力,以及这时代的识字人数,办报纸绝对是亏损的,除非能让报纸遍及全国否则谁开谁亏损。
所以李泰还是选择从一月一份的杂质,或者半月一份的半月刊入手。
写些心灵鸡汤,加些吹农业学府的话,先应付着也就是了,至少这是能挣钱的。
对李泰而言,这个书局最重要得,是能养活这些从农业学府出来的文科学子。
说实话,作为引路人角色的李泰非常清楚,自己不能交给这些学生文化知识后,然后就一脚把这些学子踹到社会上让他们自生自灭。
因为这样的做法,就好像是出走后的娜拉面对着这个残酷的世界,要么堕落,要么回来。
这种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当然最大可能是自己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反而被儒家的给吸收过去,说不定还会转过头来批判自己,尤其是自己失势的情况下。
所以,自己必须要给他们安排好以后的去处,满足他们物资与精神的双重的尊重。
“先做书局出售杂书与杂志,等到熬个几年,等到书局稳定下来,就能让一部分人成为蒙学老师。挑选优秀的学子,直接入学学府,这样的话,农业学府的根基也算是扎根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