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7 章(3 / 4)

……

这天,从外面带回一封厚厚的家信,程可则坐在客厅沙发上看完沉默了许久。媳妇儿喊他吃饭,也觉得菜不香。

两大一小三个孩子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吃的香甜,付矜瑜扭过脸来问他:

怎么了你?掉着一张脸。

农村的农民们如火如荼的公开斗地主、打土豪,没有停歇的意思。这样的信息,信上有写,但程可则不会说给媳妇儿听,免得吓到她。来到餐厅边坐下,随手将信放到手边,他端起饭碗才说:

老家来信说,家里的成分划出来了,是中农。

端起蛋花汤小喝两口,付矜瑜一脸的疑惑,不解地问他:

中农,不应该是贫农吗?不是说你老家穷得屋子也塌了,以前过年连白面都吃不上吗?

呃……不是吧程可则,不会是因为我的原因吧?想到也许是受了自己的影响,放下筷子,付矜瑜也感觉桌子上的饭菜不香了。

看她那惊吓的一张小脸,程可则轻轻摇头端起汤碗大口大口的喝,笑着对她说:

不是,别什么事都往你身上扯。

不是告诉过你嘛,之前解放那几年战事有多紧张,我和战友们一样,都怕过了今天没明天的,在部队上吃住花不着钱,我索性把部队上发下来的工资和津贴都寄回了老家,只要手里有钱我就往家寄,也记不清楚总共寄了多少。爹说在山东解放那年,家里把半塌的屋子翻盖了,几乎花光了家底,翻盖的那座院子在村子里算是数一数二的好。

点点头,他上回回老家之后说过好几次,说家里翻盖的房屋又周正又亮堂。见他汤碗见底,付矜瑜为他重新续上一碗蛋花汤,递给他说:

嗯,你是说过,当时担心发下来的中州币寄回老家用不了,你就专寄部队奖励你立功的那些大洋。

接过汤碗,放在手边,程可则刨了两口米饭,扬了扬左手腕上的机械男表,笑呵呵的说:

呵呵呵……其实也不全都是立功奖的。从战场上缴获的钢笔、怀表、手表那些小东西可以归自己,有战友乐意拿银元换,陪战友们去买东西的时候,我也用那些中州币帮忙支付,顺便也能换些银元,就这样攒下来的银元有不少,毕竟银元全国都通用,寄回老家不愁花不掉。

爹在信里说,村支书家也划的中农。中农也可以,不影响。媳妇儿,你夹菜吃啊,你做的这几道菜很不错,味道好,蛋花汤也好喝。

心有余悸的付矜瑜,是连菜也不好好夹了,直直地盯着他问:程可则,真的不是我的原因吗?

夹起一筷子蒜蓉虾爬子入口,媳妇儿做菜细致,虾爬子都是焯水之后剥掉硬壳再爆炒的,程可则吃得滋滋有味,随着几口菜下肚,胃口就开了,他说:

当然不是,这事我能骗你嘛,吃饭吃饭。

哦。

信上还说了什么?看你刚才情绪不高啊。付矜瑜见放在餐桌的那封信挺厚的,说的事只怕不少。

媳妇儿一问,他放下筷子,这封信说的事是不少,今年农村的政策变化很大,重新把信纸抽出来,程可则说到:

除了保留各家的几分自留地,之前土改的时候分到农民各家的地重新归了集体,以后家家不用开火,吃饭就去大队部食堂。

谁不下地、不出工,工分就要挂零蛋,集体结算的时候分不到一粒粮食。以后,谁家的壮劳力多,谁家挣到的工分就多,年底才能多分粮食。

政策一变,各村各户各家的矛盾就突出了,村子里很多人家的小辈长大了的,都分了家。爹在信上说,趁着这个时机,请了村长做中人,他把家也给分开了。

怎么分的?

农民是怎么分家的,付矜瑜不知道也不懂,她纯粹好奇一问。

将信纸放到餐桌上,拿起筷子继续吃菜,程可则边吃边对她解释到:

家里没有外债,公中的钱爹没公开也就没分,老人身上是要有点钱傍身,年纪大了,如果生个病伍的,自己能拿的钱,就不必孩子们凑了。爹说等他和娘终老之后,要是还有富余的,再让三兄弟平分。

爹娘二老跟着大哥一家养老,以后程家的院子归大哥。老三以则一家大小带着分到的粮食和家伙什儿搬去了镇上,镇供销社出面作保,爹从公中拿出180块钱帮着老三买下了一间还算不错的大屋。

至于孝敬钱没定数,随三个儿子自己,谁手头宽裕就多给,谁手头不宽裕就少给。

老三新家那个地方我知道,就是解放前,冯地主家开在镇上的富利粮店后面巷子里用作存放杂物的库房。那个库房是个大开间,老三找人清空屋子,把阵年的老鼠洞全部收拾出来用水泥堵好,重新把屋顶补好,地面和墙面粉刷齐当之后,将大屋一分为三,隔出了一间大的,两间小的,住老三一家很富余,只是没有院子。

老三是工人身份,以后他上下班就方便了,出家门走路五分钟就能到单位,再也不用他骑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赶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