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庆宫宣室内,姬甫才下朝,正待休息片刻,寺人进来躬身请示,“禀王上,姜夫人求见。”
姬甫宽衣的手微顿,寺人崔忙上去接过姬甫手中环佩,小心收于匣中。
除了冠冕,换上轻便些的常服,姬甫在案前拂袖宽坐,抬头淡淡吩咐,”让她进来吧!”
姜夫人,名芷,时年三十五岁,余郡姜姓家主长女,司马姜笠族妹。十八岁嫁公子姬甫,十九岁得长子,名齐,次年再得一子,名叔和。姬甫十九岁继位,封姜芷为夫人。
两名女侍,一人捧花,一人打扇,拥着姜夫人款步进来。许是安逸顺遂得久了,姜夫人近几年渐有盈月之姿,有些怕热,难得接近午时还肯出来走动。才在日头下站了一刻不免有些恼火。
沉着脸跪拜行礼毕,她未待姬甫发话就自去旁边案几撩襟坐下,寺人捧上凉茶。
姬甫看她一眼,出声询问:“今日夫人怎有暇来孤这里?既怕热就当少在日头下走动。”
姜夫人饮下凉茶,听了这话隐有讥讽她体态之意,又有些上火,暗瞪姬甫一眼,回道:”臣妾宫中桃花开得正盛,久等王上不来,恐误了花期。今日臣妾特特折了几枝送来与王上观赏。哪知日头这么烈,你瞧这花,颜色都暗淡了。”
姬甫不动声色地躲开姜夫人那少女般娇嗔的眼神,望向那繁复拥挤的花枝。却又是一年盛春之际了……
寺人崔上去接过女侍手中花瓶,送到宣窗前高几上摆好。
“王上,老奴瞧这屋里都多了些颜色呢!”寺人崔揣度姬甫面色,小心夸赞。
姜夫人面色稍霁,说道:“臣妾不敢独享,各宫里都送了的。李夫人也很喜欢。只是麒麟殿侍卫拦着不让进门,这般无礼,也不知哪来的胆子!”
姬甫转头,细数案上奏折,“玉儿正在病中,只宜静养,不便应门,夫人就不必去送了。侍卫无礼之处本王自会问训,夫人放心。”
姜夫人却不肯放过,“玉儿病了一个多月吧,这孩子从小多灾多难,恐要一直仔细养着才得周全,臣妾那里还有些家里带来的珍贵药材,等我回去选些上品给玉儿补身。”
“夫人有心了。”
“王上说得哪里话,”姜夫人说道:“臣妾是玉儿舅母,自是心疼他的。他如今身体这般定也是一直不得好好将养的缘故,这孩子自小早慧,读书勤勉,深得王上器重。这几年又为王上分忧,协理政事。虽是好事,但到底太辛苦了些,于养生不利呀!”
姬甫终于抬起来自打姜夫人进门首次正视她的双眼,等她下文。
“所以……不若、不若让他好好歇歇,养好身体。”姜夫人试探道:“王上如朝上事多,可让齐儿过来帮忙,他应也能做些案牍之事。”
“帮我……”,姬甫语气微妙,“这是谁的主意,你自作主张还是姬齐?”
曾经深爱的美妙凤目此时隐藏寒芒,姜夫人慌忙躲闪,垂首回道:“我……臣妾不过才想到便提了一句,齐儿自是不知。臣妾只是觉得这样对玉儿和齐儿都好,齐儿也十六岁了,让他早些历练也是好事。王上觉得哪里不妥?”
静了一刻,姬甫转开视线,神情又转回沉寂,淡淡说道:“玉儿身体已是大好,你不必挂心。本王尚有要事未决,诸臣还在外殿候着。夫人若无事就退下吧。”
三日后,姬玉痊愈,请旨去云光殿探望母亲姬月公主。
出中庆宫后门,左转,步行片刻入后宫西门,眼前一片广阔湖面。风自湖上来,带着水润的凉气,侵入肺腑,顿觉松散惬意,人也不觉慢下来,欣赏这难得的湖景。如今虽只是仲春,但新都素来春季少雨,不免有些燥热,这片水面尤其难得。
湖中一条九曲桥,蜿蜒向前,尽头就是云光殿,殿名取自湖光云影。湖中另有一阁,有曲桥与九曲桥相连。阁分两层,有楼梯可上二层,名飞阁,阁角飞檐,上有玄鸟展翅欲飞,下坠铜铃。
传说几世前曾有一个有缘人在九曲桥上见证飞阁上一位白衣仙人翩翩起舞,而后飞升上天。
姬玉跟随接引女侍曲折向前,至道、寺人常和两个寺人手捧礼盒在后。
暮色初降,云光殿巨大的黑影罩下来,殿前栏杆处倚着一位女子,阴影太浓,看不清面目,依稀可见穿着白色宫装,身姿纤柔,最醒目的是外披那件猩红色大氅,是这片暗影中唯一的艳色。
姬玉略闭了下眼睛,再睁开,渐渐走近,人也清晰起来。
“玉儿!”
姬月快走几步,未注意脚下台阶,险些跌进姬玉怀里。
“母亲,当心!”
姬玉扶着姬月的肩背,让她站稳,收回手,退后两步跪拜行礼。姬月以袖拭了下眼角,慌忙去搀,“玉儿,快起来,病才好了,莫再累着。”
“我已大好了,母亲勿忧心。”姬玉自行起身,有礼回道。
“我自是知道,有王上在,定能医好你。”姬月委屈道:“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