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 章(2 / 3)

槐花多好吃啊,她记得小时候家里老人总会在槐花开的时候,把镰刀绑在长竹棍上,去够槐花。

择洗干净的槐花用面和着,蒸熟,再简单拌些蒜汁子,那味道简直了!

就是在外面的一些饭店,槐花蒸菜也是有人专门点的。

她正愁着伙食不好呢,现在不就多了个食材!

玉米粗面口感不好,没什么味道,吃着也喇嗓子,到时候跟槐花一块拌着蒸窝窝头,口感上会好不少。

“够槐花?”

小玉楞楞地瞧着她这个后妈,显然是心动了。

不只小玉,她瞧着大丫也有点心动了。

张晴乐呵呵笑了两声,也不再多说,小孩管不住自己天性,想去就去,不想去自己说再多也白搭。

“想去的就跟着,不去的就呆在屋里,别出去玩水,也别在家里玩火。”

张晴这样一说,大的都要去,小的跟着大的,也要去。

最后,九个孩子,一个不落的,都要跟着。

她是去够槐花回来改善伙食的,后面跟着一串小孩算怎么回事儿?

最后张晴想了想,决定对这些小孩一视同仁,都不去了。

“大丫,委屈你一下,你跟二丫小玉她们看着这些孩子,等有空了二婶偷偷给你煮鸡蛋吃。”

大丫什么也没说,懂事地点点头,又去哄几个小孩子了。

懂事的让她心疼。

槐花初开,趁着村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张晴把家里的两个大竹筐都带了过去,最后用扁担挑了满满两大筐回来。

其实扁担没有那么难使,找好感觉,也不费什么劲,就是起初身体不太能适应,劲儿使多了压得人肩膀,还有整个背都是疼的。

来自于一个曾经有过挑扁担经验的某人,如是说。

两筐槐花不算很重,张晴憋着一口气,一下子就给挑了回来。

要不等下人都下工了,再有别人看见,多少得说两句嘴。

当然,无非是你有他没有,眼馋嫉妒呗!

张晴好心,不给她们这个机会。

时间不够,两大筐槐花要择上好久,张晴算着时间,只先择了待会儿要吃的分量,剩下的几个小孩在帮着弄。

除了大丫,就属老三丁秋菊家的大闺女小花年纪最大,八岁了。

张晴把火点着,让她帮忙看一下火。

一个大灶锅里底下放红薯稀饭,上面蒸玉米面槐花窝窝头。

另一个锅里,把她顺道从地里掐回来的红薯叶给切成小段,混合着少量的菜籽油,再用有限的调料,勉强炒了个菜出来。

一大家子,算上她,六个大人,还都是出力气能干的劳力。

再加上九个小孩子。

这顿饭,分量也着实不少。

不过,做是做了这么多,吃却肯定是吃不完的。

不是说大家吃不完这些饭,而是为了节省粮食,每个人的饭是要分着吃的,大人吃的就多些,像小孩子,两三个孩子才能分到一个窝窝头。

能吃饱才怪。

对于这样的大家庭,张晴完全不感冒,她是一个很需要隐私和个人空间的人,这样一大家子,干什么都在一处,不是她的风格。

而且饭菜吃的一点都不好且不说,就连最基本的填饱肚子,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有余力,让整个村子的人都吃饱饭,她都愿意。

可眼下,她且管好自己吧!

张晴首先想到的就是分家。

人多了,又都有自己的小家,心自然就不齐了。

黄老汉家有三个儿子,都成了婚,有了孩子,还没有分家,无非是觉得一大家子在一起更热闹,不舍得分,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不分家,是觉得从吃饭上工方面都更划算,分了家,大家都要另起炉灶,觉得没有必要。

可是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分家显然是必行之道。

现在是八十年代初,按理来说,广大农村应该已经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可是张晴所在的这个泗水村还是农村生产队,而且大家完全没有听到过这方面的风声。

不过以张晴的了解,包干到户是必经之路,他们这里没听到消息,可能是消息闭塞,还没有传到这里,但应该要不了多久,这里也要开始刮这股风了。

到时候分了家,她家自己再种上几亩地,按照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现代化知识,怎么样,至少也能不会再饿着。

张晴的心愿如此朴素。

不过最大的难题或者说是关键,并不在于她,她在这个家里话语权很小。

关键的关键在于——那个她还没有见过面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打工的、名义上的便宜丈夫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到时候自己提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