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数风流人物> 壬字卷 第一百二十九节 打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壬字卷 第一百二十九节 打气(1 / 2)

汪文言在冯紫英幕僚群体中旳地位比较特殊,他算是一个联结私人和公务的大管家类型。

吴耀青侧重于在顺天府衙门和安全保卫这一块,现在和傅试、李文正、李建兴乃至宋宪都十分熟悉了,而在扬州那边的人脉也多是吴耀青在接洽,大家也都知道他是冯紫英的得力幕僚。

而汪文言露面的时候就比较少,但是衙门里的人也都知道他,而如冯紫英的私人朋友,如同学的练国事、方有度、王应熊、许其勋甚至杨嗣昌,如故旧亲眷的贾琏、贾环、贾宝玉、贾蔷、沈自征等,都有接触。

而曹煜基本上是单线和冯紫英联系,除了有限的几个人外,没人知道《今日新闻》的幕后操盘手是冯紫英,不过礼部和龙禁尉那边也隐约知晓冯紫英和《今日新闻》似乎有很深的关系,这很难瞒住有心人。

一直到现在冯紫英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稳定的幕僚体系,主要还是因为一是职务变化太快,相对应的事务也变化很多;二是自身本来也有很多隐秘,无法宣之于人,哪怕是最心腹的幕僚也要斟酌一二;三是公私之间混杂,很难分清楚,所以冯紫英也一直在考虑怎么来梳理这一切,让其规范起来,效率变得更高。

汪文言、吴耀青和曹煜都来自于林如海的麾下,忠诚度无虞,黛玉嫁入冯家毫无悬念,加之冯紫英待几人都十分信重,所以这一点上都没有什么二话,甚至包括顾登峰、钱桂生相对露面较少的二人,也都一样是来自林家。

之前冯紫英还举得可以好整以暇的来梳理,但现在冯紫英就需要认真考虑这一切了。

朝中局面大变,吴道南主动退让,顺天府的所有事务可能都会压到自己身上,现在朝廷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很快随着北地大旱,流民蜂拥,白莲教肯定会滋事,自己还要考虑榆关、大沽等地的海运事务,以及和永平府乃至京畿这边的煤铁联合体、兵工作坊的生产运行,诸多精力牵扯,自己肯定是应付不过来的,就需要好好分一分工了。

冯紫英也在考虑要把顾登峰和钱桂生二人提上来,好好用一用,之前还只是安排一些较为隐晦的工作,但现在无人可用,就得要推上前台了。

总而言之,冯紫英还是意识到自己的底蕴太浅薄,入仕时间太短,哪怕攀升速度再快,几乎是一两年就换一个地图式的跳跃,但恰恰是这种太过快节奏地易位使得自己在每个岗位上都没法有深厚的积淀,也难以积攒起人脉资源。

以自己在永平府的任职为例,几乎没有挖掘出或者说擢拔处可用之才,不是没有,而是自己根本没有时间来选拔考察任用,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弊病,要么就是自选私人幕僚,要么就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共事合作才能结成较为稳定的同盟关系,如无特殊原因,轻易推心置腹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没有自己和林黛玉的特殊关系,林如海也不可能随意将他的幕僚推荐给自己,同样如汪文言这些人也一样不可能轻易投入自己麾下,忠心耿耿地替自己做事。

“这些人有别样心思是肯定的,他们不比叶方他们,身居高位,位极人臣,无所求了,这些还指望着能更进一步,义忠亲王摆明车马亲善信重江南士人,难免会让这些人觉得有机可趁,……”冯紫英淡淡地道:“他重用江南士人便不可能得到北地士人的真心拥戴,湖广士人亦是如此,当然他也可以用些手段,分化瓦解,但效果如何,人家肯定也要观察,……”

汪文言叹了一口气,“依大人之见,这南北之争必定是要以战争来解决了?”

“义忠亲王蛰伏十余年,品尝过太子之位却要一辈子居于人下,现在皇上昏迷不醒,诸子庸碌不堪,他又有一干人替他策划支持,怎么可能忍耐得住?”冯紫英同样叹息,“皇上正统未绝,恩义犹存,朝中诸公焉能背弃?士人品德荣誉也不允许他们如此,所以都没有退路,那就只能一战了。”

“但朝廷当下局面很不乐观,大旱在即,流民纷扰,白莲暗藏,外敌虎视,财力匮乏,人心不齐,稍加拖延,北地经济就有崩溃之忧,纵然大人也有一些布局,但是是文言以为怕是独木难支啊。”

汪文言对于朝廷当下局面并不太看好。

不仅仅是汪文言,吴耀青和曹煜他们也一样。

现在怎么看都觉得朝廷有些日暮途穷的感觉。

播州一场看似无足挂齿的土司叛乱,居然打了两年时间都没见到结束的迹象;西北裁军,险些又要引起叛乱;去年的蒙古入侵,造成京畿一片狼藉,至今仍未恢复;江南纷扰,拖延抗拒赋税的迹象渐明。

不谈外敌威胁,单单是这内部如此多的问题,似乎都没有找到解决之道,归根到底还是朝廷内部的财力枯竭,军队冗赘,官员贪墨,需要对朝廷内部来一场刮骨疗伤才行,可是怎么动,谁来动?

现在还遇上了这样一场波折,义忠亲王也未必就有雄才大略本事,但是人家赶上这个骨节眼儿,抱住江南富庶之地,却把一切累赘包袱全都可以丢弃扔给朝廷,轻装上阵,说句不客气地话,拖上一年,朝廷自己就要崩盘,数十万边军反噬就能乱成一团,无人能制。

这种情形下,怎么看都觉得朝廷胜多负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