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车队从京城出来一路向西南去,从直隶港由车换船走水路,出京的时候临近冬月,越往西南气候越暖,正月底总算赶到了泉州的江口码头。
走出船舱,周敬和齐毓边被碧空如洗,远山高阔,大雁群飞的美景吸引 。
泉州多山多水从来就不是传言,山脉绵延起伏,层峦叠嶂,近山绿意,远山朦胧,再远便是仿佛没有边际的海。
周敬和齐毓已经忘记有多久没见过这样纯粹自然的风景了。
“王爷王妃,各知州县令已在码头等候多日。”
张顺是个内宫宦官,八岁进宫,二十多岁了只混了个御膳监一职,他自问有点能力,只因不善巴结,不会舌灿莲花讨大监们的好,就被埋没至今,继续在宫里待着也无出头之日。
得知岭南王要赴任岭南的消息后,他一咬牙下了个决心,将这些年攒的银钱一鼓作气花去大半,为自己谋求到这份藩王侍监的差事。
他并不指望跟着岭南王出京赴任有大前程,只想在有生之年能出宫看看,得一片比宫中自由的天遮头,哪怕这片天偏远些,总好过在宫中被压得看不见天要强。
周敬和齐毓收回陷入美景的目光,想起来两人现在的身份。
一声令下,随行护卫侍从们开始把东西搬下船,周敬牵着齐毓走上码头,十几个穿着官府的官员便迅速围上来行礼问安。
“不必多礼不必多礼,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现代人还没有习惯古代的繁文缛节,每回遇到对自己行礼的,周敬都恨不得当场回个礼。
知州县令们面面相觑,没想到京里来的王爷这么客气,要知道,不管这位王爷在京里受不受宠,有没有势力,到了他自己的封地那都是土皇帝般的存在,对封地中的政务有着绝对的管辖权,太客气了,反倒让他们有点无所适从。
但不管怎么说,王爷客气总比不客气好,岭南地界的官员们还是暗自松了口气。
“王爷王妃舟车劳顿,下官等已在州府衙门中备下接风宴席,王爷王妃若不嫌弃,请随下官们前往。”
泉州知州孔玉田是启盛元年的进士,二十三岁被外放至岭南刺桐县,十年间从知县熬到了知州,愣是没能跳出岭南这地界。
“各位大人的好意本王和王妃心领,只是家中事多,今日就不去打扰了,以后有机会,本王请大家喝酒。”周敬说完客套话,对身边的张顺问:
“家里都准备好了没?”
张顺被王爷的一个‘家’字弄得有点感触,赶忙点头:
“回王爷,前几日奴才就收到李寿的飞鸽传书,说一切准备就绪,只待王爷王妃回府。”
李寿和张顺一样,是随岭南王远赴藩地的侍监,王爷从直隶港上船那日,李寿便带着随从骑马先行,比他们乘船的早一个多月到了岭南,为王爷布置打扫岭南王府。
“非常好!那……走吧,咱们回家去!”
一声令下,周敬牵着齐毓,坐上了回王府的马车,浩浩汤汤一行人就这样离开,让知州知县大人们精心准备了好些时候的礼都没机会送出去。
大人们对此有些忐忑,还是孔大人资历深,一句话抚慰了众大人的心:
“王爷初来乍到,与我等并不熟悉,待日后接触多了就好。”
岭南偏远,远离京师,多山多障,难出政绩,会被派到这里当官的大多没什么背景,大家都是靠时间混资历的,没有竞争,相处起来反倒更融洽,所以整个岭南政府的官场氛围还不错。
大人们互相看了几眼,发现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两手一摊:
行吧!人家是王爷,想什么时候见咱就什么时候见吧。
“既然如此,那我等就各自回去了,王爷在泉州府若有什么吩咐,还要劳烦孔大人和几位大人支应一声。”
大人们纷纷与泉州知州孔大人和几位知县大人拱手行礼,各自回去。
岭南王府坐落在泉州府安平桥附近,是一座富商旧居改建的屋舍群,类似闽南古厝,却又不完全相同,分前庭后院,占地面积颇大,并三面见山,呈山环水抱之势,风水位置极佳。
远远望去,环抱王府的三山之上皆竹林,一阵风来绿意波澜,林下有成片的野生刺桐花,火红花叶像一串串辣椒挂在枝头,将宽阔的王府建筑衬托得如在画中。
这样清幽雅致的居住环境大大出乎了周敬和齐毓的预料近在眼前的好山好水,将两人心头那一丝丝对陌生环境的担忧彻底消除。
两人在现代时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财务自由后,脱离各自家族的控制和摆布,原以为这个梦想要到两人七老八十的时候才实现,没想到穿了个书,梦想就这么悄无声息,毫无征兆的实现了。
地方偏一点,落后一点也没什么,过日子最重要的就是个‘过’字嘛。
送周敬来岭南赴任的队伍有八百多人,其中侍卫占了六百,礼部仪仗一百人,剩下的便是一些留在岭南的仆婢侍从。
这些人把周敬护送到岭南之后,大多都是要回京的,连护卫带仆婢,最多留下一两百人。
在周朝,镇守一方的藩王可以有最多三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