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启初次见到萧睿瑶时,惊为天人,只觉广寒宫的仙子也不过如此。
白衣红钗,如同漫天雪花中盛开的一朵梅花。
因为和父王商讨大理国太子结婚贺喜的事宜,他去晚了。
进去的时候,仙子已经开始弹奏了。
一曲弹尽,回味无穷,不由赞叹称好。
教琴的师傅忙起身,给太子介绍。
十四岁的萧睿瑶款款起身行礼。
林明启突觉兴致全无。
萧姑娘矮了些,看起来像女童。
即便此后过了豆蔻年华,渐渐亭亭玉立起来。
众人莫不觉得两人十分般配。
但对林明启而言,不知为何,那日的记忆无比深刻。
菩萨身边的女童,不敢亵渎,也不想冒犯。
如果,上天让两人晚两年再相见,或许佳偶一对。
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也是无奈。
而对于萧姑娘,相遇就是劫难的开始。
萧睿瑶选在生辰之际,吞金自尽。
躺在床上,回味这短暂的一生,觉得只有可悲,从无欢喜。
母亲生育了两女后,身子孱弱,寄居于京郊尼姑庵,吃斋念佛。
除了这层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所出无子。
三朝丞相之家,无子继承,让人笑话。
萧母虽与萧父伉俪情深,但自觉有亏于萧家列祖列宗,故而退避。
只带了十岁的长女。
幼女还在襁褓中。
萧老夫人说如若生病,京郊甚远,连个像样的医师都请不到。
萧母只好含泪答应。
从十岁到十四岁,萧睿瑶长于京郊。
每日入耳的都是虫鸣鸟语,自然中最纯净的,真实的声音。
琴声干净无杂,如林间流动的溪流,谷底传来的风声。
十四岁,老夫人寿辰,一首祝寿曲艳惊四座。
靠着这手琴艺,萧家把母女接回了萧府。
几年间,父亲又添了一子一女。
萧睿瑶自幼便知,父母感情深厚。
即便在尼姑庵,母亲也从未抱怨过父亲。
父亲这个角色对她而言,虽短暂缺失,但是值得信赖、依靠、崇拜。
只是,这种崇拜,在回京后,转移到了太子身上。
父亲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夸奖太子,文韬武略,无所不能。
连琴艺,父亲都说略不及太子。
琴师也是太子引荐的。
这样的人,如灿烂的太阳,萧睿瑶只想做一株向日葵,吸取其阳光。
她不想躲开。
只是母亲教给她的只有躲避,把心思深深地埋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