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刘府。
堂屋内气氛阴沉,赵氏坐在下首,听着刘老太太喋喋不休的说着县令王家如何如何好:“你说你到底有什么可不放心的,玉龄打小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我还能害她不成?”
“这王大人虽然前头死过一个媳妇,但是那媳妇嫁过来三年就死了,两个人没什么情分的,这玉龄嫁过去,但凡温柔点贤惠点,丈夫的心不就笼络过来了吗?”
顿了顿,又道:“虽说这前头夫人留下来一个儿子吧,可那儿子天生是个跛子,这就更不用放在眼里了,等全须全尾,健健康康的嫡子生下来,还有那小子什么事?王家偌大的家产不就全抓在你女儿手里了?”
赵氏其实很不满意,但又不敢直接顶撞婆母,于是接二连三的叹气,小心翼翼道:“可是玉龄年纪还小,她不懂事,脾气也拧得很,那王大人比她大十几岁,这两个人哪里像是有姻缘的?”
“我原本想着她的婚事就不劳烦您和老爷操心了,我把她送回我哥哥家,让她外祖和舅舅那边寻摸寻摸,反正也不急在这一时。”
刘老太太急冲冲道:“唉呀,你这脑子可真是糨糊,怎么就听不懂明白话呢?她都要及笄了,还小什么小,我当年十五就怀头胎了,有什么不可以的?”
“再说那王大人明事理,体恤她年轻不经事,还说等她两年,先定亲,等满了十六岁再嫁,多好的人呐!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刘老太太恼得直拍桌子:“人家还是县令呢,家大业大的,配你女儿怎么了?有王大人做你女婿,将来望哥儿的前程不也能好一些吗?”
“你好好动脑子想想,别这么轴!女孩儿家大了,谁不要嫁人的,苗儿我不也在给她相看吗?”
赵氏心急,忙道:“我知道娘是一片好心,也是看重玉龄,可是这丫头平时心直口快,气性又大,她就是个小孩儿,那当家主母,执掌中馈的事她怎么做得来呢?就这么嫁到人家里去,也是要讨骂的。”
“我还想多留她两年磨磨她的性子,再说她姐姐之前也说了要接她去上京,婚姻是人生大事,还是,还是再看看吧,母亲若真觉得王大人出类拔萃,是不可多得的好女婿,不如把苗儿……”
刘老太太猛的一摆手:“你别给我可是可是的,谁家姑娘没有性子?嫁了人不就好了?要你磨,磨到哪一天,不磨好不嫁人了?这没有铲子就不烧锅,没有镰刀就不砍柴了?”
她冷哼一声:“你以为我偏心眼,把差的塞给你女儿,把好的留到后面给苗儿啊?实话告诉你,本来我就是想要苗儿嫁到王家的,可是王大人看不上她啊,他要漂亮的,他就看上你女儿。”
“不然你以为这样的好事怎么就落到玉龄那丫头身上了?王大人可是你夫婿的顶头上峰,你不为别人想想,也要为你男人和儿子想想吧?”
说着又道:“你也别成天惦记着你那个大女儿了,她都多久没写过信没送过东西来了?人家有人家的路,有人家的前程,你都是我们刘家的人了,不是她们崔家的人了,她还能惦记着你孝顺你?”
“哼!再说你以为上京现在是什么好地方,皇权变动,改元新朝,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谁知道你那女儿如今怎么样,说不定正忙着逃命呢,哪还有空顾得上你?”
“女孩儿家,还是安安稳稳的好,就在通州好好嫁个人,踏踏实实过日子,好得很!”
赵氏听得脑门直跳,可刘老太太性格强势,每回一有争执就要拿出婆母长辈的架子来指责她不孝。
凤龄原先常照顾着这边的时候,刘家确实也客气了几年,可是从今年开始凤龄就和通州这边断了联系,不知道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赵氏一边愁这个女儿,一边忧那个女儿,眉头拧得解不开。
等回去了,把刘老太太的话跟玉龄一转达,不出她所料,玉龄这丫头直接站起来狠狠砸了一个杯子:“我不嫁!要嫁让她自己嫁!让我嫁一个死过嫡妻还带个儿子的老男人,不就是想攀高枝找个好女婿拉扯他们刘家吗,敢情我成送人情的随礼了?”
“要是王家真那么好,她怎么不让刘苗嫁过去?刘苗都十七岁了,总该是她更着急吧,反正她和谢家那门亲事也黄了,正好配给王县令!”
刘苗早年是和谢家定了亲的,但是那谢家也是个不靠谱的,刘苗的未婚夫谢三郎和婢女私通有了孩子,谢家一口应承下来会将孩子打掉,再把婢女送给人牙子卖走。
谁知道后来私下找大夫诊出来这婢女怀的是个儿子,那谢三郎便要死要活的护着,谢家怜惜血脉,偷偷把那婢女送到庙里将孩子生了下来,对刘家只宣称已经处置掉了。
那孩子在庙里一直养到快两岁,因为谢三郎时常去庙里探望私会,又碰巧被刘家的管事撞见了。
于是东窗事发,两家闹了好大一场,刘苗在家哭得差点要上吊,谢家赔了不少钱财,最后退婚了事。
玉龄想起这个就不忿:“让我当后娘,就是为我好,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