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瓦查沙漠,一个位于埃珍大陆北端的沙质荒漠。它形成约3500万年前,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气候恶劣,且几乎不存在绿洲痕迹,也没有植被覆盖,年平均气温约40摄氏度,最高气温曾达到创纪录的68摄氏度。
在卡金国设立的气象监测站中,于1988年曾有白天最热达42摄氏度,而晚间将至最低-11摄氏度的记录,白日烈焰,深夜冰冷刺骨。
这样极端的条件下,虽然沙漠中难以找到生物活动的踪迹,但由于当地土壤矿物质成分含量极高,导致沙漠地底拥有无数的矿石资源,而远处的奈叶山脉在2000万年前出现的火山活跃,让硬石膏等物质流动并沉积在地底,进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广的水晶洞群落。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被称为“水晶教堂”的某银矿洞穴,为了方便记录,之后都简称其为“水晶洞”。它位于克瓦查沙漠南部三千米处,地面之下两千英尺,洞深达几万英尺,洞内到处都是壮观的发光巨型石柱,洞中温度极高,超过了120华氏度,湿度约为95%,如果没有穿上特制的冷却服,矿工一次只能在里面呆上几分钟。
载着几百号人的猎人协会飞艇穿过大陆南端,向着水晶教堂的方向逐渐接近。白天骤升的沙漠气候让空气变得闷热又干燥,放在机舱内部的温度计显示当前温度高达38摄氏度,众人纷纷换上了凉薄的长袖遮阳,协会也开始准备冷却服的发放。
从空中向下张望,周围全是千遍一律、起伏不平的沙丘,视线范围内没有任何生物存在,黄沙遍地,只有其他洞穴零星散落的采矿痕迹依稀还能辨认。
帕里斯通是第一次亲自来到水晶洞,之前的几年他都是坐办公室看报告书,或者道听途说,或检查影像资料,但自己没有跟着比杨德等人出入过。
反正比杨德那边的说法是他作为执行人员需要留守,帕里斯通本人对于冒险也不算太过热衷,因此并没有异议(当然他也懒得管这些无聊的事情)。
但今年年初,原先只带着少数人马探洞的比杨德团队忽然一改之前的作风,开始招揽社会无关人士,甚至连不会念的普通民众也卷入其中。这种大张旗鼓的改革让帕里斯通不禁猜测也许是发生了某种重大变化,让比杨德直接破罐子破摔,死马当活马医。
现在连他也要跟着来,还把协会里原本只负责金融、管理一类工作的文职人员统统赶到沙漠里,就算是爱看乐子,总冷眼旁观的他也不免感到好奇和怀疑。
金先生倒是见怪不怪地在指挥工作人员发放冷却服——帕里斯通瞥了他一眼,看见那个男人已经裹得严严实实到学者团那边跟他们讲解注意事项了。
冷却服的使用方式在之前的手册里都有,气候和环境的介绍也早就广而告之,这些情况都是预料之中的。但当飞艇已经接近水晶洞到一定距离时,很多停留在甲板上的人露出了意想不到的表情。
人类对于从未见过的环境会出现的第一反应,与其说惊讶,不如说是恐惧。因为眼前的景象,无论是空气中,还是沙粒中,都弥漫着一股不详的气息,让人不寒而栗,到处都是臭鱼臭虾的说不清是不是腐尸的古怪味道,让整片区域充满了瘴气。
用语言无法形容的万籁俱静,这种没有生命活动的寂静和地势的千篇一律叫人产生了快要呕吐的恐惧感——事实上已经有几个建筑学的教授扶着栏杆吐了一地。
炙热的太阳挂在天上,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中,太阳就像反射了洞穴的银色,等到飞艇完全靠近水晶洞口,看到深不可测的坑洞时,恐惧感就更强了,仿佛处于世界的边缘,在混沌地狱和永恒黑夜之间的惨不忍睹画面。
这绝不是什么简单的沙漠——这是魔境!
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让普通人进入的可怕地点。
帕里斯通有些意外,毕竟文字和图像都无法描述面前的光景,他的视线被数百米之下、地面上的坑洞吸引,它在太阳下通体散发着银光。那东西不过是矿物质组成的环境而已,但同时他就意识到,这东西的外形和地处的印象绝非是自然形成的,越是靠近,越是有说不出来的感觉。
“它绝对是有某种生命,是会思维的究极生命体创造的杰作!”一旁留着武士发型的赏金猎人狂热地喊着。
他神情恍惚、诚惶诚恐,脸上居然是科学家和考古学家的那种兴奋和喜悦。
螺旋桨慢慢停止转动,飞艇停靠在一片黄沙空地上,此时此刻,太阳正在最高点。借着日光可以看见近处矿洞的裂缝,一个深渊大坑诡异又清晰地浮现在众人面前。
入口的矿石上刻有铭文和粗糙的纹刻,是一种奇怪的象形文字,也不像见过的任何语言,而刻痕表现的主要是人们熟知的海洋生物以及陆地动物,比如鱼类、龟甲类、软体水母、章鱼等等,但有一部分很显然是现代人也不知道的生物体。
画面全是它们遭受肢/解后的形态。
比杨德走下飞艇后,就和一众亲信站在坑洞旁。美术生们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