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遭灾,这或许是意外;可是怎么会所有的流民都仿佛商量好了,与上京赶考的学子都是同路?
等到丽晶城越近,这种情况就越严重。但是奇怪的是距京城尚有一日路程的时候,这些流民又都止步不前了,畏畏缩缩地说是不敢接近京城,怕被当官的抓起来。
同行的一位师兄也觉察出不对:“这些流民倒像是专门为我们来跑一趟似的,送我们到了京城就功成身退了?”
他半开玩笑地说出这么一句,但是队伍中大部分人此时都是萎靡,根本听不进去。
“唉,先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没曾想我们太羲竟然沦落至此?”
“说什么为生民立命,朝廷昏庸,官吏无能,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书生又能做什么?”
“话不是这么说,咱们辛苦读书科考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经世致用,造福一方吗?”
“呵呵,你还真信那一套?等咱们在朝廷上拥有话语权,少说也得十来年,到时候还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要惨死异乡?”
总之大家似乎都不再是刚离乡时斗志昂扬的模样,多多少少对朝廷,甚至于对皇帝都有了怨言。
宗湖听了半晌,回头看宋玺元:“怎么?你就听着,不去劝劝他们?”
宋玺元看他,总觉得宗湖嘴边的笑充满了讽刺。
他揉揉眉心,宗湖是真的变了,自从宗荔下葬后,他越来越偏激,似乎对自己和左玉意见挺大。
再看看那些义愤填膺的同窗,他有心劝一劝,却知道此时直白劝说只会适得其反,让别人觉得他和那些贪官污吏已经同流合污了。
“今年西南真是不好过啊!”
他想了想,便跟着叹口气。
其他人一怔,继而也长吁短叹起来。
“谁说不是?从安善府到诏乐府,只怕是民不聊生。”
“这么看来,倒是我们离皇城近,官员们有所收敛,倒不似天高皇帝远的那些混蛋一般放肆。”
几位同窗都是点点头,朝林府距离太羲国都不算远,加上骆知府治下有方,一向是繁华安定。这也导致身在朝林府的他们从未见到过流民哀嚎的这般惨相,头一次见到才会这般感慨颇深。
“说起来,这西南一带好几处都不是临王的封地吗……”
其中一位学子似乎想到了些什么,小心翼翼地提醒。
他这一说,宋玺元便松了口气,还好有人与他想到了一起。
其他学子也是一愣之后恍然大悟。
“对啊!这流民怎么都是打西南过来的?”
“临王治下就这样混乱?朝廷难道也不管管吗?”
宋玺元凝眉,只怕没这么简单。
到了夜间,他们宿在京城近郊的一处客栈。等其他人都回房休息后,宋玺元却一个人来到客栈后院。
“宋公子没猜错,那些流民的确四散到了京城附近的各个府中去,还有一部分直接掉头沿原路返回了。”
童师傅白日里就得了宋玺元的嘱咐,与同行的几人悄悄跟着那些流民,看他们会去哪里。
宋玺元脸色凝重,真希望是自己想多了。
“他们真的就是普通的百姓?”
童师傅想了想,谨慎回答:“别的不敢说,其中有一小半都是练家子,功夫只怕还在我等之上。”
宋玺元心中又是一沉,这临王到底想做什么?
心中有许多猜测,只是他却不能告知任何人,只能愈发小心。
入京后,他们寻牙行租了一处两进的院落,两三人一间房,倒像极了在书院时的日子。
二十几人都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虽说君子远庖厨,但是真的不会做饭的也没几个。轮流下厨,味道算不得上佳,但是果腹是没问题的。
其他时间基本都窝在房中温书,人人都不想白跑这一趟。
他们复习冲刺的时候,左玉在朝林府也基本准备好了。这个年过得有些仓促,翻了翻黄历,正月初九宜出行。朝林府的生意便全盘交给了曾映与司榆,左玉和窦将要去京城“开疆拓土”了。
然而正月初七这一日,左玉却收到了鱼芝的消息。
自裴夏不知所踪之后,留着贺绿也用处不大了。左玉本想直接把人送到官府,可是鱼芝却求到了她跟前。
“到底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苏屏姐姐走之前再三交代我好好看护她。是我没尽到职责,你如今便把她交给我吧,我保证把人看牢了,绝对再不让她出去惹祸。”
其实左玉觉得不妥,但是鱼芝很少会这样求人,她心下不忍,只能把贺绿交给了她。
而鱼芝派珠玉来告知的消息,正是与贺绿有关。
“人死了?”
左玉一愣,怎么好端端的,人就死了?难不成……
珠玉也没卖关子:“是自尽的。”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