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筠知走进公主府时一如既往地没有受到阻拦,只是这一回换作是卢姑领着她进了花厅。
“沈小姐先请坐,公主一刻钟前刚被宫中请走。”
沈筠知的心被稍稍提起:“卢姑,殿下可是因为状告钟公公一事进宫的?”
“是。”
“那圣上对此事……”沈筠知关心则乱,下意识便想问问其中细节,话说一半才反应过来这话并不应该由她来说。
“沈小姐不必担心,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公主猜到您会为此事而来,特意留了个为您解惑的人。”卢姑目光柔善,像是在看自家的孩子一般,“公主还说您得了消息定会茶饭不思,特地让奴婢准备了些早点。”
话音落下,三个端着木托盘的侍女依次走进花厅,将一叠叠清粥小菜放在了沈筠知面前。
她晨起后只来得及将自己收拾干净便匆忙赶来,确实没顾得上,亦没有胃口用早膳。此刻看见面前的莲子粥浓稠白郁,碗中米花散开,另配的小菜都是些清爽好入口的,也不想拂了公主的好意,谢了一句便挽起长袖慢慢吃了起来。
卢姑向几个侍女抬手示意,便一起退出了花厅,只留了沈筠知一人在屋内。
纪献川踏过门槛的那一刻就看见身着月蓝襦裙的姑娘侧坐在四出头的官帽椅上,微垂着头一勺接一勺地小口喝着甜粥,清晨的日光不算炽烈,落在她身上似是添妆。此刻的沈筠知不像大多数时候那样俏皮,也没有偶尔流露出的坚韧,更像是一幅工笔细描的仕女图。
“沈小姐。”
那幅画动了起来,微仰起头,别在耳边的碎发顺着脖颈滑落,那双明澈的凤眸直直看向他。
“纪将军。”沈筠知猜到了来的会是他,顺势放下手中的瓷勺,将另一侧放着的梅花酥递给他,“将军可用过早膳?这是我院子里自己做的。”
“用过了。”纪献川坐在她邻座的木椅上,嘴上说着用过了,一手却接过了碟子,另一只手将盛着清水的小铜盂换到她手边,旁边还挂着一方薄纱布,是用来净手的。
沈筠知的视线跟随着那只骨节分明又有些粗粝的手移动,直到它快要高过纪献川胸腔的位置才匆忙地垂下眼,再看下去,怕是又会对上他的视线。
“沈小姐有什么想问的尽管开口。”
沈筠知抿了抿唇,开口先问了一个她最担忧的事:“公主此次突然向钟不满发难,是否会有危险?”
“不会,钟不满还威胁不到母亲。当年让他得手,只是他以先帝最后的时日作伐,才偷得一丝圣威。”
“那为何一直等到昨日才……”
纪献川察觉到她的视线并未落在他身上,反倒方便他窥察她的神色。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钟不满终归拿着一道免死金牌,且朝中半数官员或远或近都拿过他的好处,只有一击毙命的杀招,才能让他亲自去向孝仁太后赔罪。”
若问钟不满这样的小人靠什么笼络群臣,说穿了只有一招“左右逢源”。他背靠着建邺帝的宠信,拿东家的好处去借西家的人情,再用西家的关系去牵南家和北家的线,来来往往数不胜数,到了最后就是个七品芝麻官都识得了这位“钟大人”。尤其是从前王家还没倒台的时候,更是他最张扬的触手。
“是……时机成熟了吗?”沈筠知有些犹豫,她没有夜郎自大到以为长公主和纪献川筹谋了多日的事,会因为她就随意改变计划,可是这时机来得实在是巧。
纪献川看见她的瞳仁里终于有了他的影子,可以镇定自若说出的那个“是”消散在了喉中,又无法同平日里一样用缄默应对一切,犹豫了半刻才说道:“要挣得天时地利人和才算是成熟的话,世间难有,所以眼下已是最好的时机。”
母亲登堂击鼓的前一晚,将他喊了过去,彼时的一幕幕此刻还在眼前——
“川儿,你应该知道,钟不满唯有一死可以告慰你外祖母的在天之灵。”
长公主虽还唤他“川儿”,但说话的语气、姿态,都像是上位者对臣子才有的。
“儿臣明白。”
“若是连这件事都不能置他于死地,往后便更无可能。沈家小儿一事我已知晓,想要帮沈筠知脱困有的是法子,既然你明白,你怎么敢拿钟不满去赌。”
沈筠知再怎么受她喜爱,也仅仅只是一个可心的小辈而已。她确实比寻常王公贵族多一些慈心,但并不代表,沈筠知就可以让她在此事上做出让步。
“母亲,辽人已经把手伸到大庆腹地,等到查清了内贼,不日儿臣便会奉命再次北上。”纪献川看着母亲宽袖下急不可见颤抖着的指尖,双膝跪在了地上,双臂紧贴着身躯低下了头颅,“不同于上回我军只需驻守边界,这次会深入北地。”
意味着那必定是一番尸横遍野的景象。
“母亲,眼下确实不是最好的时机,但往后不会再有更好的时机。”
王家之事已牵连钟不满惹得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