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新手世界4(2 / 3)

件。她点开这个世界的搜索网站万度,打下三个字:古建筑。

出现在前面的都是一个个这个世界著名景点的介绍,林筱很快地将它们过掉。随着网页后翻,其他乱七八糟的言论也多了起来。

林筱倚靠在椅背上,一目十行扫了过去。

能在网上留存的,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废话。这些网友不是在夸,就是在嫌弃那些景点。偶尔遇到一个提到了值班这个职位的言论,也是在说它职责安排不明,事少钱多,养老圣地。

事少钱多?

林筱右手食指与中指敲击了一下办公桌,神色中带了几分恍然。就说她总觉得今天哪里表现不到位,原来是没有问工资啊。

不过工资的事情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又陆陆续续翻了几页,林筱突然直起背来。电脑屏幕的光映射在她辨不清神色的脸上,气氛陡然变得阴森。

比林筱脸色更加充满阴气的,是这篇显示在网上的自传。

那是一个来自20年前的帖子。只有作者说是他的亲身经历,但网友们都夸奖这位作者脑洞文笔不错,代入感极佳。

这篇传记大概讲了那么一个故事:

“我”是一个古景点导游,常年驻扎在临市,几乎每天会带着旅游团参观临市最为著名的景点:沈氏崇明藏书阁。

藏书阁这种建筑最怕的就是走水,但这家主人明明也是一代大儒,偏偏要给藏书阁取个偏火行的名字。

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说来也奇怪,这个藏书阁历经364年,真就一次火灾都没发生过。今年,就是藏书阁建成的第365年了。

在我们导游的聊天群里,大家都偷偷讨论着:这个藏书阁可能镇压着什么。

这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胡乱猜想。藏书阁位于市中心偏东的位置,坐北朝南,窗明几净,窗外的树虽高但也不至于彻底遮住太阳,理论上在里面的人应该感觉到惬意舒适才对。

但没有。

第一次去的人可能只会觉得进入古建筑感觉到凉意是正常的,但我们这些常去的人却发现,这个温差是有规律的。

平日藏书阁的温度会比外界低起码五摄氏度左右,但到了中元节那一天,尤其是临近傍晚,这个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

我们都说,藏书阁是用这充满阳气的名字镇压阴物。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个名字的镇压效果已经大不如前了。

“我”是本地人。我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这个藏书阁的温差还没有那么大。

后来这就算约定俗成的事,我们从不在傍晚还逗留在那。

那天我接了一个急单,是一对老年夫妻。老先生癌症晚期,夫妻俩想趁最后的时光重走当年的蜜月旅行。

临市就是他们的第一站。

老先生腿脚不利索,路上花费的时间远比想象的还要多。等到藏书阁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那一天是冬至,白日最短的那一天。

藏书阁的门票售卖时间截止到16:30,而我们抵达的时间是16:25。

原本“我”不想继续,但耐不住老人家请求。另一方面我也觉得镇压这种说法带着一股腐朽的味道,咬咬牙进去了。

藏书阁本身不大,老人家找到了当年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借阅的那本书,也没再多逗留。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总觉得有人在盯着“我”看。

出门的时候,已经临近五点,天已经黑了。

门口只留了一个保安,他挥了挥手让我们赶紧走,随后把藏书阁锁了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灯光的原因,“我”感觉那个保安的影子特别大。

我们本来包了一辆车全天。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司机的电话一直打不通。这么晚了这片地方还不好打车 “我”和老人家商量了一下,决定走一段路再打车。

那种偷窥的感觉一直存在。“我”感觉到像是被谁一直注视着,但身后没有人,老夫妻也没感觉到异样。

“我”只能把一切归结于自己多心了。

从藏书阁走到附近好打车的一个小广场需要经过一条漆黑的小路。那条路说是要修说了好几年,一直也没见人来过。

“我”打开手机的手电筒照着路,一边看着老人家,防止他们摔了。

也是在那时,“我”发现了不对劲。

那是一个巧合。

前面也说了,“我”要照看这一点老人家,所以目光一直锁定在地面。光走路难免会产生厌烦,所以“我”也靠着影子来消遣一下这个无聊的时光。

这一看,就发现了问题。“我”的影子和“我”的动作不一致,它在注视着“我”。

“我”也不知道自己那时是怎么保持冷静的,居然牢牢地握住手电筒,没有表现出任何惊慌的情绪。

“我”记得老人家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