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谁提的白痴问题?捣乱呢? 他大大地翻了个白眼,直接开喷:【‘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难道不是儒家自家说的?他能说我就不能用? 儒家嘴上说的是仁义,心里想的全是生意。 汉代的豪强,魏晋南北朝的士族,宋代的学阀,明代的东林党,不都是坐地起价,满天要钱? 大兄弟你不服气就留下班级,咱们见面较量哈】 明 朱元璋震惊:“难道朕的刀还赶不上文臣抱团的速度?” 天幕停下,你给朕说清楚,什么叫东林党? 东林党又是谁? 宋 被天幕打击多次的赵匡胤,脸色平静地提笔写上‘学阀’二字,联想起先前天幕曾言: 大批官吏对‘青苗法’行恶,他眼眸暴虐,杀机四溢,很好,源头之一找到了。 阀最后一笔,沾着墨的笔,如刀劈重划,在宣纸上拖出长长的痕迹。 学、阀,读书人! 刘昭不知道朱元璋与赵匡胤的心声,正头铁地不认错,避开老师的死亡视线,若无其事地继续讲述: 【儒家历经万难,终于拿到朝廷主政入场券,正准备大展政治理念时,发现情况不对,怎么陛下嘴上谈的是儒,行的是法呢? 说好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只许我一人呢?】 汉 刘彻面皮一抽,扭头群臣叫屈:“朕看明白了,这后人是专给朕找不自在的。” 他不满地问丞相:“难道朕没用儒家吗?” 公孙弘起身恭敬承答:“天幕讲解不实,弘出身儒家,学‘春秋’一脉,蒙陛下垂青居丞相高位,后人怎能污蔑陛下不用儒家?” 对,就是这样!刘彻满意地点点头,睥睨其他大臣,看,谁能说他不用儒家?不行仁义治国? 中大夫汲黯冷眼瞧他二人盖被做戏,忍不住刺道:“如果丞相与奏陛下对奏时,不吐严法之语,黯便相信丞相是真正出儒者。” 公孙弘狡诈之徒,打着儒家旗帜,行法家之举,在他看来,就是一沽名钓誉之人。 被讽刺的公孙弘半点不气,反而拈须微笑自辩:“长孺,自陛下拜弘为相后,天下士子皆学儒学,难道不是兴儒之举?” 只要学习儒术,就能从低贱的猪倌跃升为两千石的丞相,天下谁人不羡? 前几年陛下特置‘五经博士’,让太学学子读儒家学说,怎么不是儒家大兴? 话刚落音就被天幕打脸:【汉武帝独尊儒术了吗? 汉武帝表示:尊了,但朕不独啊! 看看汉武帝任用的官员:曾做到代丞相的韩安国,是法杂并学;张欧,御史大夫,正宗刑名出身,更不用说张汤赵禹两个‘共定诸 律令’的法家人物。 相比后世纯儒德治,汉武更注重广开言路,在重用法治时,仍不时地翻阅公车府各生上书,从道家、杂家、纵横家中挑选人才,进封官吏为他出谋划策,辅助他治理国家。 那儒家呢? 儒家于汉武帝而言,就是件用来贬斥黄老的工具。 在达到打压后权,实现集权目的后,儒家就是菜肴上的点缀品,是对外展示的LV包装袋,外表温情脉脉,内里高举法治重锤治世】 宋 赵琐(宋神宗)捊须摇头道:“汉武帝虽听言路却不纳谏,为伐匈奴劳师万里,视人命如草芥,实为不仁。” 翰林学士司马光赞同道:“自西汉后,历代皆兴儒学,汉武帝尊儒却弃儒不用,不行仁义。 无德泽于民,以致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动摇汉朝根基,幸得他晚年悔过,选对托孤大臣,才让汉朝避免秦国下场。” 他实在不明后世评选皇帝标准,在他看来不能为教化天下,使民治安的帝王,有何德称为‘千古一帝’?类比‘金乌’? 【面对重塑汉朝大统一思想,又为他提供大复仇理论的董仲舒,汉武帝对他尊重但不重用。 为何不重用? 因董仲舒认为皇帝不能乾纲独揽,否则会再现百姓流亡、天下凋敝的灾患。 所以‘天人三策’中,他提出‘君权由天帝授予,人间君主代天牧民,天下臣民应该服从君主,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又提出‘天人感应’,来制衡皇帝权力。 告诉君主你不修德行,不行仁义,上天会降临灾害、怪事来警告惩罚你,更甚者天下人会共同反对你。 汉武帝是谁? 是大汉国力昌盛中诞生的太子,天生带有唯我独尊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