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明末之海上雄师> 第三千三百八十四章 粮食太多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千三百八十四章 粮食太多了(1 / 2)

从户部送上来的数据,整个大明已经将八亿亩土地分给了百姓。

按照一亩收一斗的赋税,只要不发生大灾,朝廷能收八千万担粮食。

估计今年还将有一亿多亩土地会分下去,到时候,朝廷基本赋税能达到一亿担当规模。

一亿担粮食,能养活最少三千万人。

朝廷拿了这么多粮食,得卖出去。

但卖粮的人太多了。

大部分百姓手里都有土地,虽然有些地方一亩水田只能收获两三担,一户人家平均田产在五到十多亩不等。

大部分人家不仅不需要买粮食,更有一部分余粮可以拿出来卖掉。

买粮的人却太少了,从而导致粮食价格暴跌。

上午,唐学志刚到内阁,孙传庭就开始抱怨:

“并肩王,您看今年的数据,据各省送回来的折子估算,今年田赋收入大约在六千万担,可粮价却跌破了二两,去年这个时候,京城的粮食价格还有五两银子啊!”

史可法和张维国点点头,心中似乎也有一丝不悦。

唐学志却哈哈大笑:“孙大人,粮食价格下跌,你我都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想想,在万历初年,京城粮食价格大约在一两银子,应天的粮价只有五百到六百钱,到了万历三十年,已经攀升到了二两银子。”

“如今跌破二两,也只维持在万历三十年的水平,你们不用着急,某估摸着粮食价格还会下行,最好是能跌破一两。”

“呃?”孙传庭有些意外,他没有因为粮食价格下跌感到失望,反而开怀大笑:“并肩王体恤百姓,令臣等汗颜啊。”

“只是,朝廷田税收的是粮食,而田税又是朝廷主要收入来源,长此以往下去,难以支撑庞大的开销啊!”

孙传庭也是基于全盘考虑。

“是啊,并肩王,粮食价格下行,对于百姓来说的确实喜事,可朝廷需要运转,就需要大量银子,咱总不能给官员的俸禄都发粮食吧?”

史可法有些担心。

百姓的问题解决了,但朝廷也需要银子支撑,左右为难。

“孙大人,反正我可说好了,粮食是粮食,府库是府库,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将粮食折为银子。”陈公赞抱着双手,将守财奴的模样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大人,我们收上来的都是粮食,这怎么能行?”对于这种老鱼鹰,孙传庭还真是没办法。

“诸位急什么?”唐学志笑道:“某也赞同公赞的话,粮食是粮食,银子是银子,因为粮食价格是波动的,不能混为一谈。”

“不过,你们别忘了,粮食价格虽然在下行,但到达临界点后就会稳住。”

“六千万担粮食,足足能养活两千万人。”

“百姓手中还有一部分粮食可以拿出来卖,多出来的粮食,最少还能养活千万以上的人口,所以粮食价格下跌是必然的。”

“只有当供应和需求达到某个平衡点时,粮食价格才会企稳。”

“多出来足够养活四千万人的粮食,想要粮食价格达到临界点,必须有有四千万人需要购买粮食才能实现。”

“当下,大明以农业为生的人口大约八千万,非农业为生计的人口,不足两万万,不以种田维生的人口还是太少了才会造成这种现象。”

“想要打破这个平衡,暂时的办法只能将粮食外销,倭国有一千万人口,高丽有三百万人口。吕宋,婆罗洲、红海省,都是我们的领地,如果可以,我们的粮食还能销往大西洋沿岸各国。”

“当然,最好是能够内部消化,你们现在明白,某为什么要大力在辽东开办钢铁、煤矿水泥这些产业了吧。”

“辽东地处严寒之地,粮食无法自足,去有一百多万人口,如果将百姓内迁,必然会造成人口真空,老奴就是一个例子。”

“在辽东多开办一些产业,对于我们来说,属于一箭双雕的好事。”

他的一番话,让史可法等人茅塞顿开。

“我明白了,原来并肩王早有预料,以前咱是缺粮,百姓流离失所才导致粮食价格暴涨,现在粮食多了,如果想稳定粮价,就得增加需求。”

“臣理解的对吗?”史可法咧着嘴,心境豁然开朗。

孙传庭,张维国,左高峰几个纷纷点头。

“没错,就是这个礼,所以,我们在加大内部粮食需求时,也可以增加对外贸易,红海省的五十万计划完成的并不顺利,还有红海省沿岸各国,大部分都是沙漠,种不出粮食,但他们那里却有大量黄金白银,所以粮食不愁没人要。”

“不过,最重要的是加强我们自身的循环能力,目前漠南草原涌入二十万青壮后,人口增加到了六十万,同时草原还有百万牛羊。”

“南粮北调,北肉南调,南北互补,形成一张巨大的内循环网络。”

嘶……

唐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