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族长的通知,村子里许多人都一窝蜂的涌到了镇上的粮店。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小小的店铺前显得格外显眼,是过路的人都要多看几眼程度。
有好事的,上前询问,但是一群人只是急着买粮,什么话也不说。
也有聪明的,见着风向不对劲,抓紧回家拿钱买粮。
粮店的掌柜看着今天店门前这么多人,心底有数,看来消息已经传出去了,处理完这批粮食自己也该走了。
“牛二婶,你买到多少粮呀?”
“不多,不多。本来家底就不厚,前两年给孩子娶媳妇,也没余下多少钱。”
“你家呢?应该不少吧。”
“唉,别提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更别提我们家那么多人了。”
李家村买到粮的人提起自家都是唉声叹气,就算是家有余粮,谁也不敢在这个年景里透露自家的家底,就连最爱炫耀的婶子都紧闭嘴巴。
谁也不敢小看蝗灾,除了个别脑子有病的除外。
此时,李家正商量着兵分两路。
赵翠花和李婧怡去镇上准备之后要用的物资,李振山和两个儿子在家制作干粮。
本来李振山等人反对母女俩去镇上买东西,却被赵翠花以杂物太多,几个大男人粗心大意给反驳回去了。又觉得现在消息还没传开,就任由这娘俩最后去逛逛。
等到蝗虫来了,怕是连出去的机会都没了。
三个男人留在家里准备着灾荒时期的干粮,把面粉烙成干饼子,蒸二两馒头,下笼屉凉后切片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把菜园里的能腌的菜切丝,用现有的粗盐腌制。把洗净的布放入酱油和醋中,制作酱油布。
一时间,忙的风生水起。
镇上,母女俩也不闲着。
虽然现在事态没有严重到要背井离乡的地步,但是难保之后不会发生什么变故。
一旦乱起来,东西就更难采买,所以母女二人直接开启了疯狂购物模式。
油布、蓑衣、盐、水囊等等……
二人直接进了杂货铺,几乎包揽了里面的半数物品。
如果不是之前猎物卖的钱还有剩余,还真撑不住她们这么买。
又因为这个时代每个人能够购买的粗盐数量有限制,两人分开行动。
同时,李婧怡又找到路旁买杂物的商贩,雇佣他们帮自己买盐。
在生活中盐必不可少,但是一旦开始逃难,很难在路途中买到盐,很多人也会因为缺少盐而患病甚至死亡。
自己只能尽最大可能去准备,毕竟盐属于战略物资,把控严格,在这个时代禁止私底下买卖。
雇佣别人帮忙买盐,一旦被官府知道,怕是自己一家的性命难保。
但是,时局将乱。
一旦流民到达,官府便再也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追查这件事。
自己只要在这段时间捂好马甲,之后如何,便再也追查不到她身上了。
母女两人商量好在粮店前面集合,决定利用空间,再屯一波粮食。
进入粮店发现粟米从原来的三文变成了七文,就连去年的陈米也升到了五文。
粮价上涨如此之快,不由得让李婧怡心惊。
这种灾年,粮价飞涨是一切祸端的引线,这清平县的天快变了。
李婧怡察觉到危险,没有选着大量购买粮食,而是让店小二帮着拿了些粮种,又选了些黑豆黄豆带上。
出了粮店,李婧怡和赵翠花进了小巷,趁着四下没人,将东西迅速的收入空间。
二人也不敢原路返回。
凭借着小巷纷繁复杂的道路特点,一路上弯弯绕绕,终究是出了集市。
坐上牛车的二人听着耳旁婶子们的家长里短,心惊肉跳的感觉终于平息。
在回村的牛车上,李婧怡这才想起自己在山上发现的红薯。
刚刚在粮店里买粮种的时候并没有看见像红薯的东西,看来这种高产作物还没有大面积的种植甚至没有被发现。
看来得找借口带娘他们上一趟山了。
这东西是一定要拿出来的。
回到家中—
李婧怡就急忙叫出了全家人:
“我上次进山发现了一样可以吃的东西,那东西不仅有饱腹感而且产量极大。”
看着自家女儿侃侃而谈的样子,一家人面面相觑。
这孩子不会是烧傻了吧?
高产的东西哪里是那么容易能找得到的。
神气十足的李婧怡没有感觉到自家人的眉眼官司,还是一脸的得意。
李文博看着小妹这样,拍了拍李文渊的肩,“咱家妹妹不会是……”
看着李文博的动作,李文渊却是脸色一变,瞬间站得板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