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北宋诡事录> 第一章 科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科举(1 / 2)

寒冬已过,春意盎然。

杨无悔在汴京过了也不算好,也不太算坏的年,马上要迎来的便是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可谓是极为重要,这是普通学子能否鱼跃龙门的一道关键坎。

至于邀月先生什么的,后面再也没有关于他的消息。

只是说不少人,都去拜了这位邀月先生。

对这些人而言,他们连临时抱佛脚都不愿意,他们更加愿意相信玄学。

而学舍的人,也有去拜这邀月先生的,这些杨无悔都知晓。

那么怎么拜的呢?

那就是将自己的心愿写下来,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买一盏花灯,将花灯放入汴梁河。

能不能让这位邀月先生看到自己心愿,谁都不情愿。

不过一时间,卖花灯的倒是赚了不少钱,也让不少的人认为,其实卖花灯就是派遣传单的始作俑者。

很离谱,也能够理解。

科举这天,天上下着丝丝细雨,杨无悔看了看,只觉得这一切似乎在预示着不好的事情。

科举考试要考三天,考的自然是四书五经。

自然不是说考填空题,只要熟读了四书五经以后,便可以轻而易举的中举。

那么考的是什么,其实是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包括还要做策论。

策论还未曾公布,杨无悔也暂不知晓。

而考试的三天,科举的考生并不可以离场,吃饭上茅房都得在考场内进行。

杨无悔自然也是如此,而且他带了足足三天的干粮。

只是这天气微冷,毕竟才刚刚入春,他在想着科举这样的考试,会不会给考生备上一个暖炉,结果是他想多了,考场的人根本没有要准备烤炉的意思。

可能在他们看来,这叫苦其心志。

杨无悔倒是能够承受这样的寒冷,此刻的他还在排队。

负责考试的主考官,便是兰又枝了。

兰又枝看了杨无悔一眼,才面无表情的喊道:“杨无悔!”

杨无悔回复道:“学生在!”

“即刻入场!”

杨无悔点头:“是!”

点名的时候,杨无悔先一步,然后领到了自己考试的座位,至于经炜去到哪儿,杨无悔并不清楚,因为是打乱的,不可能是同一个地方的人挨着的,朝廷的人不会做出这种愚蠢的事情来。

杨无悔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开始闭目养神,此时还不会立刻进行考试,而杨无悔即便闭目养神,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些寒冷。

等到了要开始考试之前,杨无悔才准备起了文房四宝。

对他而言,这场考试很多人会很紧张,可他不会,他觉得自己考中是必然,就是说能不能够拔得头筹。

毕竟身为包公的弟子,又是庐州学子的第一人,杨无悔认为自己考个科举,还是顺顺利利的。

当前后左右都坐满了人以后,也正式进行考试了。

第一场考的是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考察考生对经义的理解。

所谓经义就是四书五经里面随便抽一段,然后问你是什么意思,而且这个解释要能写成一篇议论文。

这对于杨无悔而言,不是太难,洋洋洒洒的就开始写了。

至于第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浩、表、内科一道。

简单来讲,就是看你会不会写公文。

至于第三场,那就是命题论文了。

而这一次的命题论文有点意思,采用了孟子的理论,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为题。

如果说第一天考的是基础,第二天考的是你有没有当官的能力,第三天考的就是你要当一个怎样的官员。

杨无悔也算是明白了古代科举考试的用意,第一轮考你有没有才学,第二轮考你适不适合当官,第三轮就是怕你是一个趋炎附势之辈,所以考试的内容,不仅是才华,还有人品。

毕竟第三轮的考试,你可以写君之重,重于泰山。

民为轻,君可御民。

社稷之重,重,重中之重。

毕竟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觉得,自己掌控天下,是要为百姓谋求福利的。

三天时间的考试,已经有人开始离场了。

第一个离开的人,竟然是赵天亮。

他自然是自信满满的离场,让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