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改制的消息,次日就在朝会之上被提了出来。 朱元章按照之前大孙的意思,在南直隶地区,先行制定三分县城。 即知县,治安署,司法署。 这也就意味着,在南直隶地区,知县不再享有判桉权,衙役管辖权。 “就这般定下吧,众位爱卿,可是有什么意见。” “只管大胆的提出来,咱不会怪罪的。” 朱元章坐在龙椅上,澹澹的说道。 然下方群臣纷纷扰扰半晌,却无一人上奏。 大家都不是傻子,现在这奉天大殿上,太孙殿下都不在了,以陛下的暴躁性子,谁敢站出来反对呢? 哪怕这是错的,也不能说啊。 说就是掉脑袋的活。 朱元章见此,又道:“既然众爱卿都没意见,那这件事便就如此定下来吧。” “詹徽。” “臣在。” “立即发布昭告,通禀南直隶地区所有县城知县,让他们加紧建造治安署衙门,司法署衙门。” “另行开启考核,各地司法署,治安署衙门缺额,由通过考核候补官员补上。” “臣遵旨。” “茹瑺。” “臣在。” “治安署这边的官员,就从兵部这边走吧,你好生挑选一些不错的苗子,莫要让咱失望。” “臣遵旨。” 随着朱元章一道道谕旨的下达,对于县城的改制,就这么直接定夺了下来。 按照吏部这边的进度,三日之内,就要确定好名单,而后经过朱元章的审查,便就直接下达上任文书。 在现在这个世道,有些事情,也就是朱元章一句话就能决定的。 所谓一人独裁,便是这般道理。 知县改制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京师城中。 许多锦衣卫暗线的说书人,也开始跟百姓们解说,这知县三分的好处。 “我老早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还是陛下他老人家厉害。” “原本我还觉得没啥呢,听这说书先生这般一说,才发现确实是这么个道理,有些知县啊,心黑得很,如此治上一治,也是个好事。” “陛下当真是英明神武,一举一动,都是为咱老百姓着想,生怕咱们给受欺负了。” 朱元章坐在平安茶楼的雅间里,听着下边大堂说书人的陈述,还有百姓们的叫好声,笑得极为得意。 “这邸报呀,当真是个好东西,蒋瓛,你说咱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邸报一出,再让说书先生好生讲解一番,百姓们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时候啊,那些个官员,总是想着自身的利益得失,就从来不为百姓考虑,即便是那些个学子们,又是一些什么得性。” “咱还记得,有次特意去了躺国子监旁的酒楼,暗中听下那些学子们,可有什么远大志向。” “结果一个个的,都在谈论哪里富庶,哪里的婆娘水灵,哪些地方刁民最多如何避开。” “当时把咱给气得,还要那科举有啥用,让这么一群酒囊饭袋去从官,这不是祸害百姓吗。” 朱元章气呼呼的说道,同时也说出了当年,为什么要把科举给停了的缘由。 蒋瓛在一旁听着,听到陛下的问话,迟疑了一下回道:“臣读书少,对于这些不是很懂。” “不过在臣看来,文官说好,不见得好,百姓说好,那就肯定是好了。” “太孙殿下开办京师邸报,应该也是想让百姓们知晓,咱们大明对于百姓们的看重吧。” “臣在锦衣卫多年,见过太多贪官,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行欺上瞒下之事。许多官,就是欺负着老百姓不识字,便就瞎说。” “跟那些地主豪绅联合起来,一起干些蒙骗的事情。” “现在有了太孙殿下的邸报,百姓们哪怕是不识字,也能听说书先生去说,自然就懂了这其中的道理。” 朱元章有些诧异的看向蒋瓛。 平日里一天憋不出一个屁的蒋瓛,什么时候也能说这般多的大道理了? 蒋瓛感受到陛下的目光,解释道;“陛下见笑,臣方才有感而发,小时候家里并不怎样,当时的县太爷,就是假借元人的告示,对我们进行欺瞒。” “那个时候更难,那些蒙文,十里八乡都没几个能看懂的,元大人的蒙语,也没人能听懂。” “那些个当官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