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秋水,常秋水。
我父亲姓常,我爷爷姓常,所以不出意外,我自然也姓常。
我的名字缘自“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诗句,文艺吧,很多听到我名字的都以为我出生于诗书之家,但其实,我是个泥腿子出身。
我哥哥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常溪亭,对,也是缘自那句诗:常记溪亭日暮。
不要问为什么我和我哥的名字都这么富有诗意,因为我家的名字都是请一个老先生起的,老先生是个文化人,世代都是受的传统教育,所以古代诗句那时信口拈来。
为什么要请老先生给起名字,因为我们村里就这么个文化人,村里小孩子出生,一般都是宝呀崽呀得叫着小名,等到要上户口了,抓瞎了,便只能让老先生起个好听些的名字将来做学名。
所以在老家里头,我的名字向来是二丫,常秋水是上学后的专利。
我如今是个大二的学生,师范生,将来不出意外,会是个教书匠。
我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爸妈说师范生学费便宜,将来工作也好找,就读师范吧,于是我就读了师范,谁让我是个乖宝宝呢。
我文科好,其实我更想读英文专业,将来就业面也能更广些,但是英文专业似乎更费钱些,而且我英文是文科里最不济的,若是选了英文专业,肯定得贴补不少费用,想到家里的情况,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填了中文专业。
开学了我很庆幸自己填了中文专业,虽然当时心里头还是别扭了一下,但一到学校,看到英语专业学生那洋气的打扮,我再看看我自己灰头土脸的模样,我心里一下子就平衡了。我就是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土包子,即便鼻子给插上大蒜,也装不了那份洋气。
我就是个小地方出来的读书娃,靠着一股子死读书的拼劲,考到了大城市。一到大城市,那宽敞的马路,那林立的高楼,和高楼里进进出出靓丽的美女俊男,我再低头一瞧自己,自然便有了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如影随形,以至于影响了我一生。
第一重打击来自我的乡音,我是小地方出来的,自然普通话里携带着浓重的方言,即便如今电视剧《还珠格格》火遍大街小巷,我完全可以跟着电视剧修正我的普通话,可谁叫我是个死读书的娃,从小到大,我就没看过几部电视剧。跟着学校老师同学学了半吊子的普通话,还以为自己普通话还挺标准的,一到大城市,便露了馅,好在我学什么都快,这一年下来,我的乡音几乎已经听不出来,但要是着急起来,我的方言便迫不及待得跳出来,在班上讨论中闹了几次笑话后,我变得愈加沉默寡言,能少说绝对不多说,要说也是先酝酿好语句,再说,免得闹笑话。
第二重打击来自我的困难生补助申请,其实班中绝大多数的同学家中经济条件只能说一般,都是工薪家庭,只是我的显得越发困难些。唉,这一切都是缘自我有个不争气的哥哥,好赌,后来还染上了毒,即便爸妈又是养鸡又是养鸭,又是种菜又是种果树,可也经不起我哥那通折腾,要不是我爸疼我,坚持让我上学,估计我早就被打发去工厂打工赚钱补贴家用了,所以我不怨我爸妈让我读师范类,让我选中文专业,因为这已经是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事情了。
所以一开学我就跟辅导员申请了困难生补助,我也并没有刻意去隐瞒,辅导员甚至还很贴心得帮我谋得了勤工俭学的机会。我是个贪心的,既想要好好念书拿奖学金,又想要打工赚钱,这样就不用向家里伸手要钱了,所以我几乎不参与学校其他社团活动,上课,图书馆,打工,成了我生活的三大内容,社交,我也仅限于跟同寝室的三位女生打交道,无非是替她们占位置,打饭,打水这些,举手之劳,仅此而已。我把自己活成了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乏味,沉默,不苟言笑,不善交际成了我的符号,好吧,我承认,我确实就是这么个人。
大一那年,我靠着我的勤奋努力还真的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虽说不多,但对于我来讲,已经很是不错了,至少,我一个学期不用向家里要生活费了。可是,我心有些贪,我喜欢看书,一有空就往图书馆跑。中文系教授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开书单,要求学生完成阅读,这些书图书馆都是都有,可惜每种都只有一两本,要是下手慢,便只能等,等别人看完了还。一般同学都耐不住性子等,一到教授开完书单便三五成群约好了去书城买,我也想买,可惜囊中羞涩,我只能碰运气,实在运气糟糕借不到便只能厚着脸皮问同寝的室友借。可是之前我也说了,我是一个活在套子里的人,沉默寡言,不善交际,不苟言笑,性格上很是不招人待见,不到万不得已,我绝不会开口问别人借东西,哪怕是书,为着这个性子,我着实吃了不少的亏,撞了不少的南墙,我也知道这不好,可是,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时候想要跟室友借书,话都在嘴边了,临了却变成了问人家要不要带饭,打水,抢位子?唉,死要面子活受罪,拎着室友的热水瓶,我在心里骂了自己多少次都没用。
俗话说:祸不单行,人要倒霉起来,真是喝凉水都会噎着。大